皇帝爱读书,不算是新闻,哪怕是那些马上皇帝,开国之君,为了文治的需要,或者干脆为了笼络文人附庸风雅一下,爱读书也是基本人设常规操作。但是,从开国皇帝开始,一个朝代几乎历任君主都爱读书,而且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是发自内心的喜爱,那只有北宋了。
基因的力量是强大的,你到今天的课堂上看看,几乎每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爱读书的家庭。自己爱读书,那是可以写进基因里的,如果自己不爱,但是敬重知识,尊重读书人,为孩子努力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那一样可以说是优秀的父母。
还是把话说回来吧。我想说的这样的尊重知识,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读书环境和一切读书条件的优秀父亲就是北宋开国之君——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
赵弘殷是跟着后周太祖郭威混的禁军老人,据说,每下一城,来不及搜罗金银珠宝,而是先把城中的书籍尽数收集,交给儿子阅读。这种来自父亲的教导,让赵匡胤形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这种习惯确实不是来自于后来史家的伪饰。
征淮南时,有人告发赵匡胤贪赃,周世宗就派人验证,打开几辆大车上的箱笼,竟然全是书籍。
宋太宗比起自己的哥哥来说,在读书方面也不遑多让。最重要的论据是组织文人编纂《太平御览》,这部书本来因为成书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是各种书籍之大成,所以叫做《太平总类》,因为书成之后,宋太宗每天都要坚持看三卷,竟然在一年之内看完了,因此就更名为《太平御览》。
那个关于读书最有名的成语——开卷有益,也是出自太宗读《太平御览》的过程中: 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一对比自己惭愧死,坚持每天看《宋史》,看到五页以上,就眼花落泪。 也许是太爱读书了吧,也就延续了自己兄长尊重读书人的传统,并且将这一传统融入到科举取士的国策中。在太宗时代,科举多次大规模扩招。琼林宴的传统也来自于太宗。说起来风雅,但是这是不是也可以视作后来北宋痼疾“三冗”的滥觞呢。 这个爱读书的基因在父子兄弟之间传承着,下一站就传到了宋真宗的骨子里。提到宋真宗,正史当中多是溢美之词。就算是澶渊之盟的狼狈,也可以在封禅的光芒中消散无形。这也许给后代的一些人购买和平的新思路吧。但是宋真宗爱读书那也是不容质疑的。他的一首最著名的劝学诗可以证明: 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据说,其中有些句子,至今还出现在高三学生教室的横幅上。 此后北宋各位皇帝,抛开皇帝的职业不说,仅从爱读书的基因来讲,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 有时候,基因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当然,基因的继承也是有选择的吧。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读书的基因还在,祖宗的志气全都没了。所以完全指望着基因也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