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何谓心相呢?以风幡之争为例,无论言风动还是幡动者,必有一个大前提是他们应是先感觉到了风动幡动之相,乃有此争。若非如是,则争从何来呢?故此风动幡动者,与我心而言,如水中月,镜中花,皆倒映之成像也。识此水月镜花之相,则成意识心。而意识心者,则谓心识意相。意根则如波动,迁流不息,乃成我等之意识,思想,乃有“我”者。
此意唐船子和尚德诚有诗为证: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意根如丝纶,一波才动万波随。而与静时,水天一色,水显景影,影显景色。愚人迷影,而不识水本清净,追光逐影,引风幡之争,心物之论,性相之辩,皆舍本逐末,觉明为咎也。而实不知,满心空载月明归,乃以智慧之光照见空色不二,皆心之相,而心性本来清净,恒不动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