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4-2-9 15:48 编辑
本地有赶“火把场”的风俗。
具体来说,大年三十往上(山区方向)走,说是能消灾祛邪。久而久之,山区和坝区结合的镇子,就形成了类似会期的热闹场面。称为:火把场。
体力够好的,或有闲情逸致的,可登山,或入寺,将镇子作为中转站,吃个饭、歇个脚则可。体力不足,或有老弱需要陪护,包括没有登山意愿的,就在镇子上喝喝茶、逛逛街、打打麻将。
于是滋养了许多:譬如,花鸟市场。再如,特色餐饮。还如,糖果糕点。亦如,各类玩乐及其他。方圆几十公里外的人,都能赶赴这一场盛会。有时候什么都不买,就图在人堆里挤个热闹,再欢欢喜喜回家。前提是,看管好手机等贵重物品。
怎么形容场面感呢?就好像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这类词,总算有了用武之地。能挤到手机信号互屏,转身找不到同伴,还没法子联系上的地步。
出门前,儿子提前甩锅,把车钥匙丢给我,说,老妈,车多、人多,我没本事穿梭,你行你上吧。这前瞻性,把我乐得不行。原本也没打算让他驾车,毕竟才学会了没多久。
然,大大出乎意料。沿途顺畅,一直顺畅,顺畅到想怀疑记错了日子。这莫不是个假的除夕吧?
抵近镇子时依旧顺畅。远远看着……也不像有热闹迹象啊?须知这个临山的镇子我到过多次,每年“火把场”或“棒棒会”的惯例堵车能堵出几公里开外。、
在继续前行,还是停车之间,矛盾了几秒,依旧把车远远停下来了,但,比起从前的泊车距离,也算靠近了镇子很多。
步行,是极轻松的,冬日暖阳,且行人稀少。
到了会期主场,摊位架势多拉开了,顾客却甚是寥寥。也有几家摊位紧闭门户,暂不营业的样子。
几个市场监管人员以办公的姿态,穿行到临时圈出来的大空地,是另一处准备打造开放的集中区域,他们便是监督入场商家们的工作的。
原来不是不热闹。是热闹还不到?
咋回事儿啊?我转头问先生,“火把场”还不热闹,要等到啥时候啊?这不是错过最佳时期了么?
先生笑容可掬,说,不晓得政策在啊?啥“火把”都能给你搞歇了。
这我就不明白了,啥政策能跟“火把场”扯上关系?
儿子哈哈笑,说,老妈,我给你打个比方吧,我有三个好朋友都是刚入职的,其中两个是公务员在正常上班,另一个是医院的刚好轮班,目前就我一个闲人来陪你们赶火把场。你把这个四比三的比例算进去,再考虑一下还有不乐意陪父母的,是不是“火把场”就只能赶了个寂寞?
原来,是除夕不放假的缘故?好吧,是真寂寞了。
从花街走一圈,没多少会期氛围。商贩们连吆喝招徕都免了,多懒洋洋抄手而立,一副爱来不来悉听尊便的老神在在。好在阳光一直很暖,满街红灯笼高挂着,能看出点儿喜庆的年味儿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