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个人的肉身必定寄托在某个物理空间里,比如中国或美国,比如工厂或商场,而思想可以逍遥游于非物理世界,比如逝去的唐朝,比如天国。
思想是自由的,自由的思想可以脱离肉身所处的物理世界。
思想分离其肉身,甚至否定肉身所在的物理世界,这是一个问题。
❷
这是个哲学问题。如何弥合思想和肉身的裂隙,是几千年文明史的哲学主题。
古希腊哲人说,“认识你自己”。
近代哲学家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现代存在主义哲学说,“存在先于本质”。
西方哲学漫长的历史始终在确定肉身和思想的关系。
❸
也是个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人,内有清丽的思想,外有粗重的肉体。思想+肉身=生活。生活自有生活的传统,说是生活的惯性也行。思想所及,肉身不及,裂隙生焉,则烦恼生。
“烦恼”,实质上是粗重的肉身追不上其自由的思想。生活常有烦恼,烦恼≠悲悯。人常常抱怨,甚至否定生活于其中的物理世界,比如中国曾经十年文革,很多人的肉身遭限制和苦楚。自由的思想可以反思,乃至否定。有些人从否定文革开始,继而否定毛润公欢呼胡适之,进而否定孙逸仙欢呼段祺瑞,继续欢呼欧风美雨。否定≠悲悯。因为那是自己的肉身未安于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带不动自己粗重的肉身。
❹
自己安顿不好自己,天天怨望,天天觖望,怨天尤人,迁怒于人,这不是悲悯。迁怒≠悲悯。觖望≠悲悯。昨天读木心的一篇文,将将学到的词儿,试用一次。
所谓悲悯,首先是自己安顿自己。
自己安顿好自己,在佛法里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在基督教里这是信上帝成义人的境界。这是最基本的慈悲。
❺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
别犯轴,读完整,想仔细,再来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