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3-12-27 10:55 编辑
宋朝的时候,燕云十六州的归属一直是赵宋和耶律辽干仗的一个因。
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前那段历史叫五代十国,杨业原是北汉的名将,赵光义灭了北汉,杨业就归顺了大宋。
这个赵光义呀,历史留名不咋样。德、能,都比哥哥差的远。
公元979这一年,赵光义40岁了,由皇上助理转正后的第三个年头。
庄主,理科生,读历史不像文科生只是傻傻地熟记哪年发生了什么事;庄主通常算算干事儿的那个人那帮人多大岁数,揣摩揣摩。
40岁的赵光义,发威了,他先把山西中北部的北汉武力收入囊中,我没细考证,北汉辖区应该是含着燕云十六州的云州,起码是一部分;大军没休整,趁大辽一个没注意,把的幽州给拿下了。
你说北约东扩,俄罗斯怎么能踏实?
幽州被老赵给下了,辽这边是景宗当家,31岁,正是暴脾气的岁数。赵二别说是屁股没坐热乎儿,是还没坐稳当,辽的大军从三面就围上来了。就在高梁河,宋辽开撕。
关键时刻,这位大宋天子胆破了,乘着马户车蹿了,二百里,没歇,一口气儿到了涿州,就是今年夏天跟北京的门头沟、房山一块儿发大水的河北省涿州。
这高梁河呀,有说是发源于今天的紫竹院湖,说这个湖是平地出泉。高梁河是古代永定河水系中的一支小水系,西汉以前是永定河出西山之后的一条干道。东汉以后,永定河主河道南移,原来的河道就叫高梁河了。
到了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高梁河)水出蓟城西北平地,泉流东注,径燕王陵北,又东径蓟城北,又东南流。即把一部分灅水(今永定河水)从梁山(今石景山区金顶山)南,引入高梁河为上源。两支水流在白石桥附近汇合,又向东流至德胜门一带,分成两支;一支向南过“三海”、天安门、天坛,再向东南流。另一支沿今存北护城河(沿北二环)向东,经坝河至通州汇入温榆河。
金代的时候高梁河叫高良河,金、元以后高梁河上源被南长河所代替,到了元朝忽必烈的时候,为运粮便利,在高梁河上架了一座石桥,就叫高梁桥。只有从紫竹院东流至高梁桥一段仍保留高梁河名称,万寿寺门口那段儿叫长河,附近有座广源闸,也是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