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11-2 12:42 编辑
1
阳历十一月是个尴尬:12月22日是冬至,吃饺子之后一阳初升马上就要立春,倒推下来11月应该是冬天。可天气还是这么热,至今还没有穿过长袖呢,顶多早晚时节再套上一个薄马甲。按照农历,现在将将九月,正是秋天。按照迷信的说法儿,月亮乍缺还圆时候,其实是八月底。
八月,也叫酉月。每到这时候,我总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儿,据说这就是命。根子在命里,它的芽叶幸好可以凭人的努力而改变。即从十一黄金假期也就是八月初开始读性命之书,革面洗心,缮性正命。很功利性地临时抱佛脚,细读几半本书,自觉身心平和,省察克制工夫毕竟有所进步。八月安安稳稳过去。迎来九月。
天有所命,时有所令,气有所节,心自内感而应之。中国传统文化讲一个“敬”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自然保身。人,跟庄稼一样靠天靠地过日子。春天至则发芽,秋临则收敛,节气就是命令。可是天天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还怎么能快乐地过日子啊?又怎么能专心工作啊?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转折点,即将养一个“静”字。在红袖数年,大战九十阵,小仗百八十。敌待我败,友忧我乱。我自无惧,因为此心善养吾“静气”。当我这么说时,有些人嘿笑嘲笑,唯有折子瑜妹妹信服。她也叫追子瑜,善属词,不大来论坛,偶尔来便见我大有静气。可谓知音。
如果只讲“敬”字,人容易逐外,仰别人鼻息望他者脸色过日子,心里无主,自然不踏实。阳明先生反对朱晦庵,主要是学朱子学问的学者为人而学,为己而教,不知学而为己,越学越立不住。心地立不住,就容易躁,傲上。阳明先生“因病而药”,专治这种浮躁:“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静坐”,“看书”,皆为养静。
持身以敬+养心以静≈诚。一个人能平静地生活,能充实地生活,自然不必提心吊胆察言观色,巧言令色,敬人会敬得自然,怼人也怼得温和。自己心里实实落落,怎么做怎么好,问心无愧,不担心有外来纷扰。
2
“气韵生动。”年轻时候曾经读黑格尔《美学》,未读完,也没读懂。至今只记得八九个字,另外四五个字好像有“简单律”或者“齐一律”,页面上的字体,排版以及纸的颜色都历历在目只是内容模糊不清。既然是“气”,它就生生不息,所谓“静气”不是不动,仿佛“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那种气象,动中有静,静中在动,动静互见。
譬如园子里一棵柿子树,黄叶,熟果,渐见停止生长,气敛为之静。它的根依然充实,干依旧旺盛,气韵生动,来年必有所事焉。再如厨房里的胡萝卜,土豆,白菜,青萝卜,芹菜,莴苣,于其冗废弃余,将根或茎埋进土里或水里,就又开花散叶,生气活泼,甚至长达三年,至诚无息,生意不测。
终其一生,人要养浩然之气。眠时养夜气,醒时存朝气,去暮气。晦庵,阳明先生都曾静坐养气,“久之渐有喜静厌动,流入枯槁之病,或务为玄解妙觉,动人听闻。”然而养静气要去暮气,力避枯槁。人和万物一样为天所覆,为地所载,所以上承天气,下接地气,中心要养光明的平旦之气,事事不松懈,事事归于平正。
3
古人教诲“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只是教人养得心里实实落落。自得之诚,居之则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天有所命,心有所养,以应节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