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下,李二望着地上兄弟的尸体,完全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他前进的脚步了。在哥哥建成被杀之后,大唐皇朝的太子之位毫无疑问会落到他的头上嘛。
仅仅是做皇太子并不能让他满足。于是他跟他的父皇表示,现在天下太平,身为儿臣,自当为父皇分忧,以后这些琐碎的政事他可以来处理,父皇安心跟妃嫔享乐就好了嘛。
唐高祖看着他的宝贝儿子。他怎么可能拒绝老二尽孝的请求呢?于是很快,唐高祖宣布退位,把大唐交给老二处理,他只管在后宫造小人去了。
于是李二做了皇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太宗。他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标杆,没有谁能跟他相提并论。
每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最后都免不了为接班人的问题而苦恼。唐太宗也是一样的,他有一大堆儿子,不过其中长孙皇后生的就那么几个。为了争夺皇储的位置,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打得不可开交,一切都宛如他们父辈的翻版。
唐太宗恼了,他把这几个不安分的儿子都开了。掐指一算,长孙皇后生的儿子就只有晋王李治了。于是,李治被唐太宗确定为新的太子。在唐太宗驾崩之后,李治继位,他就是唐高宗。其后唐朝皇帝都是李治的后代。
有了唐太宗的先例,其后唐朝数次发生宫廷政变。你说你嫡出庶出年长年幼,乃至是男是女都白搭,一切全看谁的拳头大,这是太宗皇帝给他们做的示范。
唐朝末期,农民起义,各路人马风起云涌。最后中国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南唐吴越前蜀后蜀南汉楚闽,几乎一两个省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中原地区也是城头变幻,梁唐晋汉。
有一天,后周大将赵大带领军马准备北伐大辽。晚上,赵大已经准备就寝的时候,他的一帮部下冲了进来。现在皇帝是个小毛孩,我们为什么要为他们卖命?干脆咱
们反了吧,你来做我们的皇帝。
赵大红了脸。先皇待我恩重如山,我怎么能反水呢?
他的弟弟赵二凑到他的跟前。大哥,你这么说,不怕寒了兄弟们的心嘛?于是他们给赵大裹上了一件黄袍,拥戴他做了皇帝。这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即便是做了皇帝,宋太祖也一点都不快乐。即便是在跟他的那些昔日的好兄弟好哥们在一起宴饮,他也是唉声叹气。人们就问,这是咋了?宋太祖说出了他的担忧,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一件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会怎么办?
酒宴结束之后,他的这些将领们纷纷称病退职,回家颐养天年去了。这就是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
他没有别的选择,在经历了几十年风云变幻之后,任何一个皇帝最大的恐惧就是手下将领拥兵闹事,得想办法把这危险降到最低。所以终宋一朝,以文抑武是他们坚定不移的政策。
宋太祖在位十几年之后突然崩逝。北宋皇位出现空缺。这个时候他的弟弟晋王赵二冲出来继任了帝位。那个,你可见到过兄终弟及的局面嘛?这个时候就是。
有人说,如果一个皇帝没有儿子,那弟弟继位是正常操作。可是宋太祖好像有子德昭,为什么不是他继位,而是晋王赵光义上台呢?老二回答,我们家老太太说了,为了害怕出现君王年幼江山被篡夺的局面,所以,老大没了老二接,老二没了老三接,老三没了老大的儿子接,以此类推。这个被称作金匮之盟。
于是大家都不吭声了。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后面北宋所有的皇帝都出自赵二一系。直到北宋被金攻灭,皇室被一锅端,只有康王赵构跑了出来,创立了南宋。赵构没有儿子,所以只能从太祖一系寻找合适的人来作为储君培养。此后南宋皇帝都出自太祖一系。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