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周一楠 于 2023-10-19 21:29 编辑
看了幼君写得傻女人,我觉得他是明损暗褒的态度。我说挺好的。
中国人的礼节很多,各地殊异,尤其在当下传统风习渐次松动,打散之际,亲朋之间采取怎样的方式都没有一定的定论,主旨要义在于一个轻松,于人于己两相宜。
幼君所在的村庄,还保留着农村相对的质朴,讲究实打实的互信。我相信她们仨是出自真心~不给对方添麻烦,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我们大伙来看看你,不在乎吃什么?遇上饭点有啥吃啥,甚或是大伙一起摘菜下个面条就好,大伙图的是聚在一起说说话,怎么着都好。这与招待的形式无关,和真心贴近。
说到招待,这次陪老妈去看大姑,原本也没通知的打算,毕竟大姑身体欠佳,但我们小辈间时有往来,是以,表弟从合肥赶回家张罗了午饭,期间把小姑一家也喊了过来,席上美酒佳肴,亲友相见好不热闹,见大姑精神也略振奋了些,略感欣慰。
餐后大家一起唠唠家常,说说闲话,正好沐浴一下午后和煦的阳光。看着地里满眼的绿意,整个人都是爽朗的。
晚上一波人赶赴小姑家,继续吃吃喝喝嗨起来,菜要到位,酒要尽兴,只有这样的场合,才能卸下一身的疲惫,遵从本心大醉一场。
隔天姨母喊着吃饭,换了大酒店,酒菜精致,酒水继续,倒不是在乎怎样的标准,喝得就是这份情谊,而情谊是不分高下的。
是以,怎么接待,我的看法是,如果在时间精力都允许的情况下,闹呵一场也是好的,生活的快乐,余生的温暖,就在这不经意间的觥筹交错,斟杯暖语。
看看一众长辈渐次老迈,时不我待,总是感觉亏欠多多,是以,在方便的时候,彼此多些走动,谈谈过往,慰藉一份时光,温温柔柔的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