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忽然想起这个“落”字的一段公案。《西清诗话》曰:
“欧公嘉祐中见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吟。’荆公闻之曰:‘是岂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九不学之过也’。”
菊花有两种,通常所见的菊不会落地,枯萎也是挂在枝上,所以欧公说“独菊枝上枯耳”。另一种罕见的菊花开败后会落地,王安石也不排除有可能是题诗这种菊花,但是他引用《离骚》的诗为自己辩解,还嘲笑欧九不读书,反而闹出笑话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飡秋菊之落英”,“落英”是刚刚长出来的嫩菊花芽儿。屈原喝的是露水,“坠露”是从木兰花叶上滴答下来的,“落英”当然也不可能是萎败在地的枯花残瓣啊,而是刚刚生于枝头的嫩花。欧公正解,荆公误会。
“落”字当“初成”“始发”,在古文里颇常见。如:
《左传·昭公四年》:“叔孙为孟钟,曰:‘尔为际,飨大夫以落之’。”注云:“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华章台,愿与诸侯落之”,注云:“宫室始成,祭之为落。”
《逸周书·文酌》:“伐道咸布,物无不落。落物取配,维有永究”,孔晁注:“落,始也”
以上引用三处,“落”皆为“始也”之意,注释也没有什么可疑。及至《周颂·访落》,诗曰: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
此诗历代注释里,《毛诗序》云:“《访落》,嗣王谋于庙也”,郑笺:“成王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于庙中与群臣谋我始即政事”,表面上看“落”仍然解释成“始”意,但是细看下来郑笺已经差之毫厘。毛诗序“谋于庙也”意思不是“与群臣谋”,取“与群臣谋”之义则谬以千里矣。荆公误会“落”字意,其郑笺之误导乎。
回头看“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不知秋思谁家始”。今夜月明人尽望,人人尽在望,家家有所思,故不知哪家先感发,难辨谁个晚入眠。此亦“天涯共此时”之意,亦“千里共婵娟”之象。更进一步说,“不知秋思落谁家”是诗人自伤自感,以第一人称感叹天下誰知我兴愁思,若理解成诗人不知自己的愁思寄托于誰,则步荆公后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