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向阳何许人也?一个有棱有角的热血军人,一个仕途坎坷的政工干部,一个很有成就的军旅作家。
无论是军龄或是干龄,来自辽西朝阳的林向阳都可以叫我新兵蛋子。可老林同志从没这么叫过,认识二十来年,我也一直把他当着老兵老班长来敬仰着,从不曾有丝毫的不敬。
前面说过,老林是个有棱角的热血军人。这可不是瞎掰,他绝对无愧于这个光荣称号。
老林给我的第一个深刻印象是他的开怀大笑,豪放得有些肆无忌惮,笑声的分贝也很高,绝对可以穿越耳膜直抵他人的心灵。
老林给我的第二个深刻印象是他的过人才气。没见过本人之前,我无数次在报纸上读到他的文学作品,大气而不乏细腻,有生活,接地气,读起来感觉很好。
老林给我的第三个深刻印象是他的豪放不羁。这与他的文字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至少我很难把他细腻的文字与他本人的粗放联系起来。
也正是通过拜读老林的文字和结识他本人,让我懂得了文字原来也能如镜头一般具有很强的包装或伪装功能。
我这不是在说老林的坏话,我只想告诉大家我对老林的真实印象:有才气,有个性;既细腻,又粗犷。如果再非要加上一条,那就是他的仕途似乎过于坎坷。
老林在驻佳木斯某部当义务兵时还算顺利,靠着过硬的笔头当上战士报道员,从团机关干到师机关,也顺利从战士提拔成了干部。之后继续搞报道,顺带搞一些文学创作。
提副营之前和当副营职干事期间,老林干得顺风顺水,中途去国防科大学习,其不俗的文字功底引起学校的注意,尤其他是用“三字经”方式编纂的十五大学习辅助资料,引起专家教授的关注,深受广大学员的热捧,老林也因此成为国防科大政治部干部部选调的人选。
后来,国防科大把调函发到老林所在的军分区,结果军分区政委和政治部主任都不愿放走这个人才,告诉他好好干,将来一定不会亏待他。
老林是个听话好同志,继续埋头当着文化和报道干事,也分管着保卫方面的业务工作。
老林刚调副营不久,军分区政治部换了一个主任;一年时间不到,又换了一个主任。新主任到位当天,老主任成了副政委。
新换的主任是老林的老领导,一直都是,老林跟他干了多年,从第一天当战士报道员开始就一直跟着他干革命工作。
大伙儿都说属于老林的黄金时光到了,甚至老林也这么认为。但事情并没有朝着人们预想的方向发展。
新老主任之间不怎么对付,加上老林与新主任的历史渊源,再加上老林的鲜明个性,他的处境很快不尴不尬。
过程相当复杂,老林受到的伤害也相当严重:3次上常委会研究给他立二等功,3次被否决;5次研究给他解决正营,5次都没通过。
于是,老林的副营一干就是8年。
于是,岁数比老林年轻、资历比老林浅的新同志提了正营,再提了科长。而老林一次次受挫,最终甚至连军分区机关都呆不下去了,只能去人武部报到。
直到老主任退休,老林的正营职才得以解决。
好在老林是个扛得住事儿的东北爷们儿,该创作创作,该干啥干啥,继续着自己的文学梦想,最终加入了黑龙江省作家协会,还一手促成了“盖文军日记”这一曾经很火的新闻现象。
最终,老林调入沈阳军区白山出版社,成了专业编辑,超乎很多人的预料。
老林算得上是出身书香世家,父亲也是作协会员,经常写写东西,最近准备出书。老林的爱人从佳木斯移居沈阳后,也搞起了网络文学创作。
我和老林开玩笑:看来你是要创建作家之家啊。
老林开怀大笑:我看问题不大。
渝夫2012年5月25日草于辽宁沈阳,2023年7月5日完善于天津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