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12年3、4月间,我一直想写写瞿云这个军营牛人,酝酿了很长时间。
之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关键是我对这个来自湘西农村的小伙儿并不熟悉,至今没见过面,好像只通过两三次电话,互发了数条短信。
那些通话和短信,都是瞿云这个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频道的远程编辑在帮助、在鼓励、在引导我这个建言新兵。
是的,一直把瞿云视为老师级的老兵。
对于瞿云这样既有思想又很勤奋的老兵,我一直真诚的仰视,并从他们身上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在电话里,我一直尊称瞿云为瞿班长,虽然他一直不接受这个称呼,一直反过来叫我老师或是首长,我都一直认真时坚持着叫他一声班长。
因为在我看来,这不只是一个称呼问题,而是我打心眼儿里对这名老兵的无比佩服和敬重。要知道,至2012年,瞿班长已拥有14年军龄,绝对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传奇老兵。
瞿班长出生在湘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三个孩子之一。
穷人家的孩子早立志。读高中那年,因为家里负担不起昂贵的学费,瞿云毅然主动辍学,回家乡的中心小学当起了代课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奉献了两年原本应该在校园里度过的青春时光。
学历虽然不高,可瞿云这个代课老师干得却非常出彩儿:所带班级2次期末考试名列全乡11所村小之首。
由于表现突出,代课两年之后,瞿云有了“民”转“公”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他愿意,他完全可以从无编制、无保障的民办教师变身为有编制、有保障的正式教师。
但瞿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他有更大的抱负和梦想:当兵去,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好好磨炼自己。
1998年12月,瞿云告别自己心爱的学生,穿上绿军装来到英雄城市吉林四平某部,圆了从小就有的从军梦。
入伍后,当过教师的瞿云很快脱颖而出,被机关相中,准备选拔他去给师首长公务员。
瞿云不想自己的军旅生活那么安逸,主动要求下连队锻炼自己。
入伍第二年,瞿云当上了新兵班长,并且连续4次带新兵,连续4次评为“标兵班长”,刷新了全师纪录,成为名副其实的瞿老班长。
瞿班长不只满足于带好兵,他还有更多更高的追求。
2000年1月,瞿班长作为全师为数不多的几名战士,参加了沈阳军区《前进报》社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由此走上了战士报道员之路。
瞿班长在连队当过6年军械员兼文书,深得几任连首长的信赖。
虽为班长,但瞿班长就是一个小兵。这个身份,至今还未改变。
可就是这个小兵,总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和举动。
一个小兵,瞿班长却操心起人民军队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这样的大事情,自费参加计算机函授学习,成为当时连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第一人。
一个小兵,瞿班长却把目光瞄上了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应该由上级领导和机关操心的大目标,自费参加了硬笔书法函授学习和板报员培训,之后反复琢磨,经常练习,创作的硬笔书法作品成功入选“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书法摄影展”,主笔的黑板报作品荣获全师“迎接十七大专题板报”评比第三名。
一个小兵,瞿班长却养成了从大局观察和思考部队建设和官兵生活的好习惯,从入伍第三年开始撰写所看所思所想所悟,积攒下了6本厚厚的军营日记。
这不是流水账似的日记,而是涉及部队司政后装等各个部门、各领域和工作的深度思考,或者可以叫理论研究。
这种“思想积蓄”和“感悟积淀”,最终凭借逐渐发展壮大的全军政工网开了花,结了果,升华和凝结为一篇篇视角独特、很有见地、文字总量超过10万的建言献策文章,通过网络进入了全军官兵的视野,进入军委总部的决策。
作为一个兵,瞿班长的建言文章总是从兵的视角出发,真实地反映兵的生活、兵的苦闷、兵的想法,毫无畏惧地为广大战士兄弟代言。
为了当好广大士兵的“代言人”,瞿班长付出了大量心血。
为了提升建言质量,他不厌其烦的对稿件进行修改,有一篇文章竟然修改了近二十遍,终于把两千字的稿子改成“千字言”。
为了能出精品力作,他多次向各级干部取经求教,并在群众中寻找答案,广受好评的《战士新年“八个愿景”》就来自于他的士兵兄弟们。
为了能及时记录灵光一闪的良言妙策,他时常怀揣一本袖珍日记本,无论是白天工作间隙,还是晚上躺在床上睡觉,只要发现思想火花,立马奋笔记录下来,生怕过后遗忘。
《关于修改战士休假制度的建议》完成于夜半床头;《对基层“十种”特殊兵管理教育的思考》和《基层战士存在的十条不良现象值得关注》熬了两个通宵……
以下列举的是瞿班长为战士代言的部分建言文章的标题:《对调整战士待遇的几点建议》,《对基层文书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关于对战士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建议》,《建议在全军基层部队建立“理发室”》,《关于战士存在的五种违纪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致新兵骨干的几句话》……
为了写好稿子,瞿班长写累了写瘦了,甚至写生病了。
但瞿班长从不轻言放弃,也从未放弃。尤其是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成为全军网友关注的焦点或被写进所在师党委机关的整改落实方案,他的心情异常愉悦,精神得到极大慰藉。
瞿班长是个敢说真话和敢讲实话的建言猛将,坚决不做“文字摇摆人”,经常针砭时弊,敢于向短板和丑陋“亮剑”。
为提升战士主体地位,他撰写的《战士新年“八个愿景”》一文从衣、食、住、行、医、学等方面,大声喊出了基层战士的普遍心声,反映了基层战士的深切期盼。
为解决士官转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他撰写了《对转业士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思考》,对一些地方退伍军人安置办徇私舞弊和钱权交易等丑恶现象进行了曝光,庄严向个别人的腐败行为“宣战”。
为给战士建言创造更为宽松的内部环境,他撰写了《影响战士参与建言献策的原因及建议》,实事求是地指出了一些领导作风不务实、心胸狭窄、不纳良言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基层战士参与建言献策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名网友这样跟帖:“编辑老师敢编,瞿云同志敢写”。
当然,瞿班的直言不讳也曾遭受过非议。一些人认为他是“挑刺兵”,专给领导“上眼药”;也有战友奉劝他别提那些敏感的话题,当心得罪领导“被穿小鞋”和“挨收拾”。
面对于战友的善意提醒,瞿班长也认真思索过,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讲真话道实情。
因为在瞿班长看来,作为部队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说真话、讲实情“既是义务,更是责任!”
因为在瞿班长看来,“一个真正进步的集体,是一个人人能讲真话、敢讲真话的集体;一个高尚的灵魂,是一个清纯干净、为集体利益忧心忡忡的灵魂。”
因为在瞿班长看来,那些看似微乎其微的细枝末节,其实都是事关基层和战士切身利益的“大事”,而这些往往又是首长机关不易察觉的现实问题,需要有人为基层官兵高呼和呐喊。
正是这种强烈的心系军队建设大局的使命识和时刻与战友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责任意识,瞿班长写出了诸如《建议为寒区官兵配发冬季体能训练帽》、《让音乐在基层饭堂响起》、《对调整战士待遇的几点建议》、《建议为战士新式军装配发“姓名牌”》等一批事关战士喜怒哀乐、冷暖疾苦的建言佳作,广获好评。
瞿班长用他的笔和责任心,构筑起了大多数普通一兵很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地。
他开启了“小兵议大事”的先河。
2009年7月政工网进入班排后,他先后在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频道发表各类建言10余万字,令所在单位的干部战士无比羡慕和佩服,也带动了一大批战士积极向营连和上级机关建言献策。
他增强了“兵说兵事”的氛围。
他所撰写的一些建言文章,直言不讳的指出了一些首长机关和个别领导干部的通病,暴露了部队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受到了各级首长的肯定和表扬。
正是在他的积极影响下,他所在部队至上而下地开通了“战士建言直通车”,设立了“首长信箱”,公开了举报电话,让每名战士有话能讲、有话敢讲,有苦有地方诉、有意见有地方提。
他掀起了“自学成才”的热潮。
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连队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蔚然成风,引起了师机关的关注,统一在所属基层单位开展了以“周讲一故事、月读一本书、季献一策、年寄一语”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拓宽了基层官兵的视野,掀起了一股比学赶帮超的热潮。
瞿班长这个小兵,这就样梳理和总结着生活加的点点滴滴,升华和凝固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并通过全军政工网建言献策频道这个广阔的舞台,一步步走向成熟,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走向辉煌。
2009年12月30日,瞿班长被评为全军政工网第四季度“建言献策之星”,成为了继马沂峰之后全军第二颗“士兵建言之星”。
随后,瞿班长以一名士兵的身份,被军政工网建言献策频道聘为远程编辑,开始为士兵为校尉为将军指点、修改和编发建言文章。
瞿班长在大胆建言的同时,还用心耕耘着自己的文学园地,在全军政工网军旅文学频道发表散文、诗歌、杂文等上百篇,还是沈阳军区政工网迷彩文学频道的5名特约编辑之一。
前两天,为了写瞿班长这个军营牛人,我试着和他联系,结果他正在湘西老家休假。
得知我要写他,一直谦逊的瞿班长在手机短信里声称“我平凡得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担心自己“身单力薄受不起”,“怕传出来被人笑话”。
瞿班长,请听我说:虽然你很平凡,但你绝对是万众景仰的“士兵之星”,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刻画下了中国士兵应有的境界和轨迹。
瞿班长,作为一名比你更老的老兵,我很欣赏你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何时走完美好的军旅生活,我想我都会做士兵的句号:那就是对得起连队,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借用你的心语,鼓励我,也激励千千万像你我一样平凡的中国军人。
渝夫2012年4月25日草于辽宁沈阳,2023年7月1日完善于天津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