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过,我们服从于理性,才有不同的所谓境界。好像隐隐约约地有两种情况,一是我很想做很多事情;二是我承受着各种后果,不由得有各种感受。 第一种应该叫做欲,不是单纯的欲望,是包括所有的冲动,例如想抽烟,想喝酒,想玩游戏,想出风头,想发财等等。有欲望而不能不去满足——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心就是不自由的——单独来说。大多数这些冲动是来历不明的,应该是外界投种在心灵内的种子,发作起来就会冲动。我们的心经常被这些东西折磨。如何不为所动?我想佛教的做法就比较简单,就是戒。应该来说,这个是可以有选择性的戒。总是在产生冲动的时候,刻意的抗拒它。次数多了,就会战胜这样的冲动了。恭喜你,你赢得了主动——也许这才是自由。
承受着各种后果,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当然是喜怒哀乐都有的,并不只是苦,也有乐。这个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所谓各种后果,前提是认知。认知太重要的,因为它修改了后果的性质,从而有不同的感受。弥勒佛为什么总是笑眯眯?他对世事有乐呵呵的看法,所以什么事他都是笑眯眯呗。
所以,要改变这种被天然束缚的关系,我们至少需要两样东西,一个是戒,一个是智。
这两个都是需要落实在最具体的点上的,不是一个空旷虚无的话题。好比如戒烟,就是一次次的拒绝,而智,就是对任何一个具体问题的看法,比如生死,老病。
戒,不是要把应该做的事也不做了。我们说持戒,例如只是戒烟,就不必要说得好像什么都不干了,把饭都戒了,那直接一死了之了。
我们可以戒的东西太多了,例如戒钓鱼的念想。总是各种八卦的心,不断地刷抖音。在很多事情上面,我们都不是自己的主人。
我们把这两个大问题看明白了。然后我们去实践它,扩大它的范围,你看看,我们会生出什么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