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有个西西弗。开在商场深处,冬暖夏凉,还可以蹭免费的WIFI,是个很好的消遣场所。
我一般不大去书店。因为已经对实体书丧失了兴趣———其实是老了。但家里的小孩还是很喜欢去那里转悠,碰到心仪的,就窜到我跟前,把书一亮。
我通常是掏出手机找到淘宝刷一下,比对下价钱。基本上是要贵上个一点。往往压低了声音告诉他,回去给你买。你看,便宜了二十块呢。
问题是,不知道是虚荣心还是仪式感,小孩认定了书店里的书才能算书。仿佛不经过收银员叮那么一下,书的正版烫金身份就得不到保证。
真是的!以前我在地摊上买海岩的盗版小说集子,乐得跟狗一样。盗版书的字体小如苍蝇脚 ,还不是抱着生啃了下来。
照着我的花钱要用在刀刃上的生活原则,一般来说,除非是有大量的图片的书刊,其他的,盗版不盗版根本不在考虑范围。
想当年,我们买CD,有一部分是音像店老板神神秘秘偷摸推销的。假迷三道地还在上面打孔,告诉你是海关销毁的走私货。其实就是盗版货。
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听朱莉伦敦的Fly me to the moon,并跟着哼唱。
这种调性的爵士是比不上村上春树以及萨冈更推崇比利荷丽黛。但无论如何,我们这种小时候看雨中曲和瑟堡的雨伞的小孩,还是更倾向带梦幻气质的曲风。忧伤但不悲痛。要旋转,要摇摆 ,要摇曳生姿。
那会儿我有一本村上的《爵士乐群英谱》。林少华的翻译,和田诚的插画。搭配的刚刚好,是放在书店里一看就忍不住要下手带回家的集子。
有鲜艳的插图,有有趣的行文。字里行间都透着日常开销式的兴致盎然。
原先在书店里看到一本类似的集子。书名忘了,作者忘了。只记得里面有无数个社会结构性的动物 ,个个都有烦恼,也个个都想方设法让自己活得更惬意些。篇幅短小精干,雷厉风行地讲完一则 ,再下一则。
糟糕的是,当时以读所谓的名著为要 ,类似这种儿童漫画的小品文,几乎不考虑。
回家后惦记了很久。再回书店找,已经下架了。自此惦记个没完没了。
后来看书,就不大理会什么名著不名著,严肃不严肃。只讲眼缘。翻开来,能看得下去的,就行。
不挑,也挑。
越往后,越不爱看书了。顶多就是凭兴趣翻上几页。颇有些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的意思。
每天就是瞎看看,大多是口水网文。穿越的重生的古言,挑挑拣拣地看了许许多多,简直是痛快之极。希行,白鹭成双,青铜穗,匪我思存,鲜橙.....
是了是了。我就爱看这些个没油盐的网文。重生的重生,穿越的穿越,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有时也看腻。或是实在书荒的紧,就去翻四大名著。水浒要看花和尚,三国要看大耳贼,红楼要看宝黛钗,西游要看孙长老。
年少时,看不出的好,在翻了些许的书后,回头看,还是这四部。
有嚼头。
可惜,家里的小朋友,如今正值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岁数,总以为我为着省钱,不给他买花花绿绿的书。
实际上他看的书,大多数是躺在我的书柜里。只不过他没发现罢了。
我这个过来人,看他亮出一本书,就吐出一句家里有,真是有看世道轮回的感觉。
就像回娘家,在书柜里看到陶庵梦忆。才想起金山夜戏以前就曾看到过。
我妈前段时间把家里的书当废纸卖了。只留了我念叨的小人书。以前的杂志期刊,都清空了。
这里头有连环画。有《文物》,那么老早的,没给我存上一本。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我妈她一点也不心疼。
倒是和我商量一下下吧。
我总以为,书买回来,放在那儿,不会跑。
不看也没关系。
在这方面, 小朋友还是像足了我。亲生的,没跑。
买吧买吧。买了不看,才是读书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