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文明是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这是台湾影史上制作成本最大的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台词。这些激扬的台词,和这段尘封的历史,以及电影中那冲击视觉的搏杀,极大震撼了我。因为,在看这电影之前,我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对这个民族一无所知,甚至,仅仅是因为来自于海报上的印象,我还以为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的故事。但是当我坐在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时,乃至回家后如饥似渴的找寻这段历史的资料时,赛德克人的命运之曲折之惨烈,深深让我浩叹。像我这样毫不知情的外省女子,仅仅看了这部电影就开始沉迷这段历史,难怪导演魏德圣会以十二年的岁月和全部身心,以破釜沉舟之势,来打磨这部史诗般的影片。
影片是根据1930年十月的“雾社事件”所改编的。这起原住民抗击日军的雾社事件,是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最后一次激烈的台湾反抗行动。这段血腥的史实,在台湾的历史书中也不过是寥寥几行字,更别提海峡这边的我们,从来没想到在高山密林深处,那些被我们笼统称之为“高山族”的原住民们,有过如此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这些在二十世纪初期依然保持着猎头“出草”习俗的赛德克人,在现代人看来,他们不过是些没开化的野人罢了。康熙时期就有过非常传神的记录:“此辈虽有人形、全无人理,穿林飞箐如鸟兽猿猴。抚之不能、剿之不忍,则亦末如之何矣。”但就是这些野人,在明知会被灭族的后果时,依然选择了展现“野蛮的骄傲”,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这为了信仰和荣耀而奋起抗争的血性和勇气,隔着八十年的硝烟,深深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
尽管在大陆上映的已经是删减版,但在两个多小时里,完全以民族语言来演绎的马赫坡社首领莫那鲁道,从青年时代的桀骜不驯,到中年时期的隐忍无奈,以及到最后明知是赴死仍然选择抗争的爆发和奋不顾身的慷慨从容,无不看得人热血沸腾,又催人泪下。“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要多,但我反抗的决心比奇莱山还要坚定!”这犹如诗句一样壮美的台词,在我们这些文明人视为生番的土著口里说出,又是何等震撼!当母亲把孩子扔下山谷,当已经日本化的娇妻在雨中梳着头,等着同样已经日本化的赛德克丈夫的砍刀;当婴儿的包裹被揭开露出沉睡的小脸,当全族的妇女为节省口粮选择从容自尽的时候,那些场面又是何等凄美壮烈!
当年,《赛德克巴莱》打败了同为抗日题材的《金陵十三钗》,成功入选了威尼斯影展和奥斯卡金像奖,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但这部不以性的噱头吸引人、也无大牌明星加盟的史诗巨片,因为宣传力度和发行时间的失误等等原因,在内地院线被大量撤场,剩下的排期也少得可怜。难道,热血、激情和悲壮这些久违的字眼,注定要败给这个时代急功近利的浮躁和装腔作势的搞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