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3-2-21 20:41 编辑
阳台的勒杜鹃又开了。细长的花枝伸出栏杆,在空中招摇着艳丽。突然有些厌倦。它们太能开了,旧花未落新苞生,仿佛来这世界唯一目的就是开花。
也许不能怪花。最近脑子时常被另一扇窗占据。从楼顶垂下的枝条,给窗挂上绿色的窗帘,浓密的枝条间,几只袖珍鸟巢略显热闹。更多时候,它是寂静的。花是腊梅,长在电影《四个春天》的镜头里。
与这部剧相遇,纯属偶然。那天,带孩子去钟书阁,有些焦躁,新书店是不适合阅读的,尤其一间装饰华丽人流如织的网红书店。等孩子时在名著馆转悠,拆封的《四个春天》就夹在一堆名著中间。随手翻开一页,插图是父亲的草帽兜着几颗鸡蛋。浮躁瞬间被这自然之物洗去。黔南的山水父母的爱情家乡的温度心底的歌声,随文字散开。如果城市是一种病,能治愈的大概只有田园。
这是一部毫无技巧可言的电影,陆庆屹拍这些,不过是想留下家庭的影像时间的记忆。剧中父母,就是平时生活中的样子。绝大部分场景在父母院子里完成,他们在这里吃饭唱歌熬药种花养鱼等孩子们回来。没有复杂的剧情,有的只是一团柔和的光,这光来自双亲。他们是知己战友更是灵魂的伴侣,妇唱夫随相爱相亲半世纪。多才多艺的父亲有些沉闷,乐观开朗的母亲容易让人联想起《金色池塘》里的埃赛尔太太。
记得第一个镜头是熏腊肠,等孩子们回来过年。父亲对着炉子吹火扇风,检查腊肠是否风干的神情,仿佛那是天底下顶重要的事。我对这样的场景没有抵抗力。除去儿时的记忆,更因与导演有着相同的身份:飘泊者。某年,听说我要回去,父亲买了牛筋,怕不烂,用煤炖了三天,吃的时候入口即化,他又说,牛筋买得不好,真正的应该炖不烂。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样子。影片中温暖如煦的镜头俯拾皆是。
该片前半部分非常明媚,是真正的岁月静好,也是观者期待的老去以后理想的生活模式。
从1小时11分开始,背景变得暗沉。那是一种极度的压抑,笑容冻住歌声停息养鱼的池子变成一带绿水。姐姐走了。佩服导演对氛围的把控。这是他第一部电影,六年的油画经历,令他对取景审美有着专业的眼光。影片从这里变调,也拓宽后面的思路。即然衰老不可避免,死亡随时降临,除了珍惜当下还能怎样。
“以后我不在了,你爸怎么面对这个家呢?”“能陪一天是一天吧。” 父亲在院子里等燕子归来,多象一个孤独的孩子。 两位老人在院子里吹蒲公英。父亲说,不舍得吹呀,太少了。听得眼泪掉下来,蒲公英也是他们的余生吧。
整部片节奏从容,如一篇行距宽松,字迹整洁的文字。音乐贯穿全剧。三五分钟就出现一首歌或一段乐器独奏,这是一对生活在旋律之中的老知识分子。父亲会十几种乐器,有个镜头,他立在楼顶拉小提琴,金色的夕阳从背后倾泻,美得象一尊雕塑。母亲唱歌也很有感染力。搜索他们生活的地方,贵州独山,是一片与广西接壤的山地,民风传承了山歌传统。剧中亲戚全都会唱歌。父亲离开家乡六十三年后,回去看望生病的大哥,九十多岁的老人在病床上吊着瓶唱“唯有这夜半歌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家五口变成四口,导演一直在拍摄,哥哥很少说话。那是一位音乐天才。十岁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十九岁执教清华。片尾钢琴曲是他的作品。莽莽群山间,字幕急速上移,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才关闭窗口。雄浑的琴音,饱含对父母的挚爱、留恋和不忍提及的光阴无情。
一枚印上归期的车票 是忙碌一年最好的句号 在颠簸流动的景色里 描绘一点重逢的表情 故土的温度捂热了岁末的寒意 就连混浊的人声鼎沸也听动 当门前殷切的面庞被焰火照亮 当饭桌上的家常比想念里更香 乡愁回到来处 游子不在远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