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2-10-9 16:57 编辑
一共有两件,都是距今70年之久的文物了。一件是《革命军人证明书》,一件是《喜报》。都是父亲的老部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一军(就是打过塔山阻击战的四纵)政治部寄到父亲的老家,当时的辽东省宽甸县长甸河口村的。去年,叔叔家的表姐把这两件东西交给我们,睹物思人,一时情不能已。
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七年了。
这两件东西保留至今,说起来还是奶奶有见识。以前说过的,我奶奶的父亲是去朝鲜打过日本兵的武将,因为在朝鲜某战役中力战不退取得胜利,功高震主。其上司竟罗织所谓不听调遣不遵号令致所属官兵损失巨大的罪名欲将其入狱治罪。幸亏有同僚早早送出信来,奶奶的父亲得以扔下家产只携家眷从山东跑出来直到东北落了脚。所以,我奶奶和她的二位姐姐,二位哥哥一样,从小读过私墪的,是有文化的大家闺秀。我的意思是因为有文化,她才知道这两件东西的珍贵,一直放在陪嫁的一个樟木箱子最底层得以保存下来的。
这七十年,奶奶家从长甸河口到本溪北台,其中搬家无数次,这两件东西一直跟着全家北上南下。即使现在看来,除了有折痕,还是保存相当完好的。
《革命军人证明书》是一九五0年十一月才寄出的,其作用相当于入伍通知书,通知当地***对其家属按军属予以优待。父亲是一九四八年二月入伍的,事隔两年才寄出,是因为当时正在打仗(辽沈、平津战役),所以四野的政治部门还无暇顾及这类问题,一直到建国后才开始做这项工作 。
在这张《革命军人证明书》的背面,有四十一军政治部某干事写的备注:四十一军一二二师三六四团一营 通讯员 四八 辽阳 解放。 父亲当时应该是在营里当通讯员,四八年二月由国军入伍的,当时称解放战士。
背面还有一行小字:军官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七日 这个应该是我奶奶写的。因为是当时借用了叔叔的钢笔,不然,奶奶一笔娟秀的小楷就留下了。
《喜报》是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寄出的,上书:辽东省宽甸县长甸河口村 张立平同志自参加我军以来一直努力为人民服务深得全军嘉许经评定立一大功特此报喜 并致贺忱
第四十一军政治部 司令部 一九五一年八月十日
父亲不在了,我不清楚他因为什么立的这一大功,只能推断可能是在白崇禧老家广西参加剿匪战役时。
关于广西剿匪父亲生前所说不多。只说这白崇禧老家人民风慓悍,开始时我军的政策又过于宽松,结果土匪们放下锄头是民,操起枪来就是匪。多次对我基层政权工作人员打冷枪甚至包围截杀,甚至对其剖腹、削耳、挖心,凶残至极。后来政策调整,对参与杀害我工作人员者(而不论是否有所谓血债)坚决镇压,这才把土匪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也正是在广西,父亲遇到他一生中最大的凶险……
他们包围了一股土匪,正在搜山。父亲端着枪走到一巨石后,迎面碰到上一个端着枪的土匪。他俩中间只有只有一杆枪的距离。两人的枪也都顶在了对方的胸膛。
双方同时开枪。竟然同时都是哑火。
情急之中,父亲抡起枪托狠狠地砸向土匪的头部,一下子把他打倒了。父亲没有停,一下一下地砸着,直到那土匪没了气息。
土匪的血喷了父亲一脸一身……
眼前这张立功喜报,是因为那次战斗吗?
不得而知。
附注:
张立平,一九二八年九月初七生于辽宁宽甸河口村。一九四八年二月在辽阳入伍,加入第四野战军第四纵队。一九五五年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速成小学、速成中学,同年十一月提干。一九五六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沙高级工程兵学校,一九五八年毕业,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区去祖国最需要的地区(正常应该回四十一军,当时驻广东汕头)新疆。先后任乌鲁木齐军区骑兵第一师司令部参谋、骑兵第一师独立工兵营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一九七0年因病离职回老家宽甸休养,一九八八年以正团职离休进干休所,二00五年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