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color=rgba(18, 18, 18, 0.5)]
[backcolor=rgba(18, 18, 18, 0.5)]
在身经百战的刘备看来,刚刚担任东吴水陆大都督的陆逊就是乳臭未干的毛伙小伙儿,明明实力不济,还要拼命抵抗,展现出来的不是屡败屡战的勇气,而是以卵击石的傻气。
面对东吴军队的疯狂抗击,刘备确实没往深处想,自以为是地认为敌军已经走到悬崖边上,再怎么抵抗,也只是困兽犹斗,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刘备犯了轻视敌人的大错,也忘了东吴军队曾经有过的辉煌战绩。
当年东吴军队可以火烧赤壁,可以以劣胜优,可以大败曹操,凭什么就不能故伎重演或叫再创辉煌?凭什么对你刘备手下留情?
只因当了皇帝,还因几场胜利,曾经实力羸弱、屡败屡战、总挨欺负的刘备成了挟威自重、忘乎所以的军事狂人,除了报仇和胜利,他已经忘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忘了过去的失败和屈辱,忘了失败之后痛苦不堪、痛不欲生的凄苦滋味,忘了狗急跳墙、哀兵易胜的朴素道理。
此时的刘备何止求胜心切,简直到了狂妄无边的程度,满脑子只有进攻和胜利,来自他人的任何规劝和提醒,都已经失去作用。
首先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是马良,他以将士疲惫为由,建议休整一天再战。刘备根本不听,强调吴军更为疲惫,疲兵相遇勇者胜,依然决定轮番进攻。
紧接着,诸葛亮的书信也到了,提醒刘备提防研习兵法多年的陆逊,切不可大意轻敌。刘备仍不以为然,继续坚持只进不退的既定方针。
听人劝,得一半;不听劝,易完蛋。固执己见的刘备很快尝到苦头,命令张飞之子张雹连续五日攻打跑虎寨未果,面对日渐低落的士气,刘备只好同意休整两日再战。
刘备改变战法,改强攻为佯攻,将精兵强将换成老弱病残,试图引诱吴军全面出击,进而聚而歼之。
陆逊并不上当,下令部队只管坚守,绝不出击,静心等待最佳战机。
刘备让老弱病残的军士在阵前叫骂,孙权的小舅子傅骏终于忍耐不住,违背军令开城迎战,中了蜀军埋伏,并因此丢失四座营寨。
陆逊并没有因为孙权而网开一面,坚持军法行事,斩了傅骏。
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很多时候真就是说说而已。别说王子犯法不太可能与庶民同罪,就是那些来自皇室之外的官员,只要混到一定级别,犯法的成本和代价远远低于平民百姓。
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也好,官官相护的官场潜规则也罢,这是古今中外都无法回避和根治的吏治难题。从这个角度讲,陆逊杀了自己龙头老大的小舅子,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孙权也真是讲究,一点也不怪罪陆逊杀了自己的小舅子,还当着陆逊的面,把东吴老臣要求替换陆逊的奏章一把火烧掉,以示对陆逊的百分百支持。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个被毛泽东称赞为“很能干”的孙吴创立者,拥有的胸怀和气度,绝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在让人喜欢甚至钦佩。
孙权的举动,让陆逊深受感动,发誓要还给孙权一把天崩地裂的胜利之火。
此时正值盛夏,蜀军将士难挡酷暑,疲惫不堪,痢疾横行,战斗力大大减弱。马良等人建议轮番退回秭归休整,刘备坚持不退,一心想要拿下东吴。
马良提出把敌我双方的对阵之势绘成地图报给诸葛亮定夺,刘备很是不满,找个借口将马良支回成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言堂”。
刘备没有征求别人意见,决定退守山林安营扎寨,待秋后天凉再战。
那些安扎在山林里的营寨真是壮观,连绵七百里,气派得很。
刘备没有想到,这正是陆逊想要的结果:骄兵、酷暑、痢疾,也就是陆逊眼中的三十万“天军”。
陆逊决定火攻山林,用大火烧死刘备的七十万大军。
得知刘备在山林安营扎寨,孔明料定蜀军必败,开始做好迎接刘备战败逃命的各项准备。
胜利的战争,大好的形势,就这样被刘备的疯狂和固执带入绝境。
人,最怕的就是忘记过去。
忘记过去,不一定意味着背叛,但肯定意味着忘本。
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应该是我们需要追问一生的问题。
再辉煌的成功,也是从最终的打拼开始的;再美好的前程,也要寻着过去的足迹一步一步向前走;壮年时再牛气冲天,最终还是走入暮年、归入尘土。
记住过去,可以少犯曾经犯过的错误;记住过去,能够汲取曾经有过的教训。
过去的成功固然可喜,过去的伤痛亦是财富。
好了伤疤别忘痛。因为伤疤是男孩最好的勋章,伤痛是成人最好的荣誉。
保持痛楚的荣誉感,远比张扬成功的喜悦更有意义。
2011年8月12日草于沈阳,2020年9月29日完善于河北石家庄
[backcolor=rgba(18, 18, 18, 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