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视频,母亲在包粽子,桌子上摆着一碗瘦肉,糯米里放了一点碱。父亲陪在身边聊天,帮忙洗粽叶,煮粽子。
两位老人总有说不完的话,有关家乡的人,家乡的往事和变化。
我不会包粽子,问起有关粽子的一些话题。
比如,粽叶和糯米。比如,食材的多样化。
老家湖泊多,湖泊周边会形成大面积的湖滩,湖滩上最爱长芦苇和荷叶。
荷塘的话题,在此不说,单说芦苇。
芦苇浑身都是宝。芦苇长在湿地,芦芽原本就是一味很好吃的菜,属于水菜中的珍品,当然,它同样是一味中药。
芦苇杆含有纤维素,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中国古代就用芦苇编芦蓆,还可以盖房和搭建简陋住所。古代各国都有用芦苇的空茎制造乐器即芦笛。芦苇茎内的薄膜做笛子的笛膜使用。芦苇穗可以做扫把,花絮可以填充枕头。
我上面介绍的是芦苇十种之一。
其中还有一种用于包粽子的芦叶长在长长的芦杆上,叶片修长,曾经用于编织斗笠和簑衣。
最关键的是,芦叶用来包粽子,味道特别香。而这种芦苇择地而长,不是常见植物。
芦叶包粽子仅限于地方居民,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包粽子还可以用蓼叶。也就是现在市场上卖的粽叶。蓼叶生长在山区比较阴凉的地方,一窝窝地,纯粹的叶生植物,叶片比较宽,收口处呈椭圆形状,颜色深绿,应该与竹子有渊源。
很显然,芦叶属于草本植物,而蓼叶属于竹,又称竹子,是竹亚科植物的通称,属于禾本目禾本科,是禾本科中唯一具有乔木形态的类群,所以,蓼叶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包粽子的食材曾经非常简单,糯米。 那时,家家户户包的就是白米粽子。
母亲要出工,初四中午回到家之后把粽叶捞起来沥干。
晚饭后,母亲洗糯米,用筲箕沥水,端到小方桌上,桌子横杆上绑着一串串棕绳,母亲坐在桌子边开始包粽子。母亲包的粽子我们称之为牛角粽,有只脚特别长,这种体形的粽子唯有我们家乡才有。
这是晚上,都舍不得睡,实在是睏了才爬上床。
初五一大早醒来,大锅里的粽子还冒着热气,整个茅草屋里飘着香香的味道,母亲准备碗筷,桌子中间放着一只碗,碗里装着半碗亮晶晶的白砂糖。父亲用剪刀把粽子上的绳子剪断,吃吧,糯米难消化,吃饱了就行。
这一天,孩子们被母亲收拾得干干净净,因为这是夏天的节日,湖里的荷花都开了,虫鸣鸟叫,什么都是绿色。一天的节日过得很快,虽说家家户户都面临断炊,贪食的孩子多吃粽子的时候,父母总是交代不要超量,糯食容易膈食。孩子们很难理解,照样贪嘴,这一刻的饱食总是要贪的。
村庄上人多,每一年都有婚嫁喜事,孩子们总是喜欢看热闹,看女婿挑着粽子走丈母娘家,一头篮子里装着粽子,篮系上绑着根红绸带,一头挑着一只大公鸡和几把鹅毛扇。孩子们就这么赤脚在人家门口跳房子,直到主人每个孩子发了一颗姜糖,才会心满意足地离开。
移居江西之后,江西人包粽子习惯放碱,碱放得还比较重。他们喜欢把粽子挂在透风的地方,进来吃一个,出去吃一个。据说,放碱的粽子可以存放十几天不变味,并且不会回生。江西人的粽子,我们称之为斧头粽。碱粽子,入口有种凉凉的感觉,咬起来有嚼头,有点像高粱饴。
后来,认识了许多从越南边境回国的广西人,他们包粽子的内容丰富多彩,称之为粽粑,一个粽粑足有一公斤重,里面有熏猪肉或是熏鹅肉,蒸的时间越长,粽粑的味道就越香,吃时把粽粑切成一块块,往往一家人吃一个粽粑就足够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城市的某家早点餐厅,门口除了油条包子,米粉什么的,还有一样食品,那就是肉粽子。
最初,五毛一个。后来一块,到如今,恐怕要三两块一个吧。
买的粽子,缺少一种紧实感,看上去很大个,因为不紧实,所以,口感与自己家包裹的粽子相差很远。
吃过很多口味的粽子:腊肉粽、鸡肉粽、鹅肉粽、鱼丸粽、绿豆粽、红枣粽和红豆粽,却怎么都无法代替儿时那清清白白的白米粽子,因为,那是儿时的味道,那是家乡的味道,还有母亲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