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着没事,瞎球喷喷。春江发了一个女人的小塑像,挺漂亮。由此牵扯到文艺范畴的话题——静物与人物的区别。
一般的静物,除去具有特殊意义的,给人带来的主要是功能、色彩、造型、设计精巧度,顶多再加上一些文化底蕴及特殊效应;但整个传递的主要在于审美层面——美感,激发的也是欣赏者心理的愉悦度。
但是,一件艺术品最基本的传递内容就是美感,再高一些的就情感,最高的层面就是思想。静物因其客观所限,几乎无法影响欣赏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因此难以激发人的深度共鸣。究其原因,静物的社会属性太低,在高度社会性的人类面前,难以表现深层次的东西。
《天净沙*秋思》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第二句也被传为“小桥流水平沙”。“平沙”属于静物,“人家”就是民居,有炊烟、有人影、有鸡鸣,具备高度的社会属性。所以,看到平沙只觉得荒凉冷清,而看到人家就能想起自己的家人,会有刻骨的孤独和思念。后者只是一种气氛渲染,而前者就是直接的情感冲击。因此,前者的效果比后者好太多。
我们说的睹物思人,就是因为“物”身上赋予了太多社会属性。比如:林黛玉见到贾宝玉的那块玉,和我们看到是完全不同的感应;比如,苏武被囚禁匈奴,哪怕就是看到汉朝的随便一枚铜钱,都能勾起思乡之情。如此等等,这都是静物带有特定的社会含义,对特定的人有深层感应。
人物不同。无论那个欣赏者都是人,比静物更容易产生共情或移情作用。简单的一个小孩摔倒的图片或形象,都可能让人揪心;古希腊的雕塑《拉孔奥》,几个男人巨蟒缠身,饱受吞噬之苦,谁看到都会触目惊心,其痛苦感同身受;还有著名的蒙克的油画《呐喊》,甚至就是歪曲变形的人脸,都会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和思想震撼。
这就是区别。普通的静物无法达到的欣赏效果。开个玩笑,比如春江的那个小女人雕像,对一个光棍汉来讲,就可能激发起一点小小的情欲。让他盯住青花瓷看三年,会起反应吗?
基于此,我作为一个外行人来讲讲古玩。我觉得,在各方面都接近的情况下,比如两个花瓶,时代、美感等都差不多,在一般情况下,可能上面有人物画像的会更珍贵,或更有收藏价值一些。
对不对?也许根本就是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