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1-11-13 17:43 编辑
佛法回答一个问题: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换个通俗的说法:我是谁。
佛经,是从理论上去阐述;修行,从实践上去验证所知。
熟读经典,不断深入理解并有所领悟,然后在实践中验证心得,这三个过程简称:闻思修。
全过程有两个重要节点:
①不断学习佛经的过程中,知见逐渐破除,当能真正理解佛经所阐述内容时,部分明白叫开悟,完全明白叫彻悟,与彻悟对应的是明心见性。
②明心见性之后的修行,是对所知进行验证,知行合一的终点,是证悟。
至于解脱,离苦,放下,脱离轮回,圆满,往生,或其他稀奇古怪的阐述,都是学佛修行过程中的小阶段,不是最终目的;搞不懂最终目标而又执拗的修行者,被称为焦芽败种。
看到不少盲人摸象的看法,完全凭想象下定义,嗯,开心就好。
对于彻悟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当第一个问题有答案,第二、第三自然明白。
如果有人说,我不学佛,不信佛,照样活的很好。
您说的很对,哲学思考并非生存的必要条件,吃饭喝水、呼吸才是,不识数也不影响活到90岁,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问题。
首先,应正确的知道佛法在讲什么;然后,学不学是自己的选择。
如果一定要问,我的建议就是:许多文盲也能安逸快乐的读过一生,你又何必折腾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