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最近在看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套十部,刚看完了五部。以前也看他的其他小说,电子版的,但不是代表作,而今前后比较起来,果然代表作的构思更要胜出一筹。
昨晚读完的《恶意》,被其中的人格扭曲小小震撼了一下下。
《恶意》从人性的偏见,到校园暴力,到成年后的嫉妒,到精妙的设计陷害和歇斯底里般的以怨报德,简直触目惊心。主角幼年时受母亲的影响,对刚正谦和的被害者充满了偏见,甚至帮助校霸欺负为他主持正义的被害者,成年后被害者的宽容让他觉得自己的灵魂卑劣肮脏,不但不就此悔改,反倒是把这种感觉归咎于别人的伟大,生恨而欲害人。人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然也。很多可怜之人,有一颗可鄙之心,有着以害报恩的小人逻辑,不得不防。
阿德勒说,我们九成的痛来自于社交。痛,是生活的必经之路。而最剧烈的痛,多来自于偏见和恶意。如何对待那些偏见和恶意,是个深奥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