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的不好,被人唾骂,丢人现眼。但是如果抄的好的话,反而能成一大名篇。
今天聊一聊大诗人李白抄袭的事儿。
众所周知,李太白在长安唐玄宗身边待了一年多,被赐金放还。其实就是给了一大笔钱叫他老人家走人。从此以后李白“一身爱入名山游”行遍天下,多少名胜古迹都留下他的身影。而诗仙每到一地,自然必会留下墨宝写下佳句。但唯有到了黄鹤楼,李白却是怅然而归,原因无它,是因为前边已经有人题过诗,并且诗写的太好,李白自问无法超越。说了两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悻悻而回。
但其人虽去,崔颢的这首诗应该是深深印在他老人家的心里。后来到南京,游凤凰台,写下留传至今的《游金陵凤凰台》,这首诗从韵角到意境到练字,处处都有崔颢《黄鹤楼》的影子。
下面我们详细的分解分析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首先从立意上来说,这两首诗都是游历古迹,抚今追昔,感念天地时空,生发怅然之情。一个是仙鹤,一个是凤凰,都是鸟中之王者。
两诗首联都是说一去不返,而留下遗迹和传说供人凭吊。
再看两首诗颌联,稍微有所不同,崔诗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是把首联的意境延展,而李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则是以通过写周边景致来延展时空,这点比崔诗要高明一分。
而颈联又完全一致,转到写景,站在古迹之处,放眼所见。一个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而另一个则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个人感觉这一联李诗又比崔诗差上那么一点点。
而至尾联更不须说,连“使人愁”三字结尾都一模一样。
如果这都不算抄袭的话,那简直就没有天理可讲了。
但是这两首诗我们读的时候都是感觉到那么优美,这就是在于李白的水平了,所以说诗仙不愧是诗仙,连抄袭,都能抄的那么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