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至唐,《箜篌引》有好多版本,各不相同,好多配着箜篌所唱之曲,都起了个《箜篌引》的名字。
我国竹子好且品类繁多,不但养活了熊猫,还做出了很多的乐器,这些乐器多以笛箫竽笙等管乐为主,当然也有“竹板”这种打击乐,至今还流传于我们山东,是“快板”的必须之物。
我国桑多蚕胖,尤以蜀蚕和吴蚕为佳,吴丝蜀锦名扬天下,这些丝除了做衣服外,还可以用来做琴弦,自周朝之初,以古琴为主的弦乐便发展了起来,一度出现了好多神奇的名琴,譬如“号钟”,譬如“绕梁”,譬如“焦尾”,譬如“绿绮”。
我国管弦乐发达,丝竹之声喧喧嚷嚷几千年,但箜篌最早并不是源自华夏,而是秦汉时传自西域。西域虽然桑少无蚕,但多牛羊马匹,他们用羊毛纺线,也做衣服也做乐器。除了箜篌,琵琶也是源自西域,而北胡,传了胡琴(二胡)和羌笛过来,各种乐器叮叮呜呜,伴响在中华曲库之中。(海子在九月里说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的那个东西,其实是蒙古的马头琴,但琴弦并非马尾,说马尾只是为了表达浪漫情怀的一种栽赃,而是用羊毛编织的丝绳,现今更是用尼龙绳代替。因为马尾韧性不足,脆而易断,所有有句歇后语就叫:马尾做弦,不值一谈(弹)。)
箜篌有竖的和卧的两种,弦数较多,但制作简单,弹奏容易,所以在汉朝的民间,也是流行很广。箜篌之貌,有点像弓,所以弹奏时的架势就像在“引弓”,“引箜篌”所奏之曲,被称为“箜篌引”。由此派生出的引或者曲引,后来成了一种乐曲的体裁,该体裁的乐曲多以弦乐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