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看完了余华的小说《活着》,13万字呢,不知道包不包括标点符号。
我是下午两点左右看的,看了两个小时不到就出门了,要送儿子回校。吃完晚餐后接着看了两个多小时,到晚九点的时候刚好把小说看完,连同后面几个不同版本的自序。
我是没想到不爱看书的自己竟然这么快就看完一本小说,几年里是头一遭。感觉就像回到了少年时代看书的那个状态,看得入迷又飞快,那么薄的一本都不够我看的,半天就看完了,不禁有点得意。
文字很简洁,诉说很流畅,故事脉络很清晰,这些是我对这篇小说的评价。看完我甚至能说出《活着》里面几个主要人物和次要角色的名字,比如福贵,家珍,凤霞,有庆,二喜,春生,苦根,还有严二,队长等,如果不嫌麻烦的话连跟他们有关的故事情节都能讲个大概所以。
我又想起了前几年看的《百年孤独》,好烦里面的名字,又长又重复,光记名字就很烧脑,更别提跟名字有关的故事情节,很努力的回忆和区分,仍然混淆不清,乱成一团,好想揪着作者的耳朵让他一个个的改名字,改到我满意为止,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轻轻叹了一口气,感觉这书有点白看了,一个名字都记不住。
那谁说过一句话,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我认真的想了想,书应该没有白看,《百年孤独》似乎还是有收获的,记得qq空间里就留过一段话,翻了翻,果然有,是2017年的一段说说:我担心的是,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百年孤独》
怎么说呢?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总是有它触动人心的一面,一部小说你怎么去鉴赏它,你会不会鉴赏其实是不重要的,看的过程或者看完之后,有没有让你思考的地方,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对自身,你是怎么想的很重要,这个反思能让你坚定什么,或者改变什么,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吧。
那么回过头来看余华《活着》究竟想表达些什么呢?又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想法呢?我很耐心的看完最后一页自序,觉得作者也是思考了很久,他的每一个版本的自序想法都不太一样,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这既是对自己作品的审视,也是一种自我突破,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需要不断的捋直捋顺捋清,显然到最后,他捋出来了,与我不谋而合,他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我回忆起昨天有根跟南狼提到的,说我是纯粹的植物性,啥意思呢?我想了想,如果我们可以从植物里感受到一种力量,体会到一种境界,然后反馈到自我观照里面,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吧,除此之外,我还没想到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