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墨巷寻璁 于 2021-4-10 22:22 编辑
1 周五晚上十点,刘元老师来电话,说明天音乐堂有演出,问我有没有时间。 我问,是谁演出?他说,是一位年轻人,打鼓的。 2 不到七点,我就到了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笼罩在黑色的夜空下,朦朦胧胧的,只能分辨出五色土颜色的深浅,其余的什么都看不清楚。松涛老师从公园的东门进来,几乎和我同时到达。北京四九天晚上的寒,冷入骨髓。我没敢在公园内逗留,和松涛老师快步走入音乐堂大厅。 音乐堂的大厅里张贴着各种演出海报,松涛老师对着北京交响乐团的海报跟我说,他原来就在那工作。 松涛老师是小提琴手。崔健有一张非常著名的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专辑里录入的歌曲都是经典,包括《一无所有》、《假行僧》、《花房姑娘》、《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不是我不明白》等,曲曲令人荡气回肠,震撼了一个时代,铸就了摇滚传奇。这张专辑的小提琴伴奏就是张松涛。 3 大厅内,正对大厅门口的高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近期将要演出的节目,有唱京剧的,还有演奏乐器的。当爵士曈话——徐之曈与朋友们·爵士新年音乐会的画面闪过时,松涛老师指着屏幕说,我们今天就看这个。 尽管滚动播放的速度很快,但是所关注画面的内容我还是很容易记住的。画面以对角线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当然对角线无论从着色还是线条都充分进行了艺术化。从上面看,参加演出的有,嘉宾吉他、贝斯/刘玥,嘉宾歌手/张盈,钢琴/黄健怡,下面是,贝斯/张珂,萨克斯/高太行,下面最左边的是鼓/徐之曈。 看来,叫徐之曈的,就是那个打鼓的年轻人。 4. 这个乐队的水平怎么样,我问。这都是国内爵士的顶尖高手,和纽约的有一拼,松涛老师跟我说,刘元原来老和他们一起玩儿,这里边还有崔健乐队的。 我和松涛老师在大厅里闲聊着,观众开始三五成群地进入。有国内的,有国外的,还有中国的年轻人扎着脏辫儿的,不少人穿衣打扮个性时尚,帅哥儿靓妹居多。 刘元老师来了。头戴一顶黑色的皮质鸭舌帽,鼻梁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身着黑色呢子大衣,敞开着,随意配搭一条绛红色的纯棉宽大围巾,一米七八的个头,身板挺直,远远望去,潮范儿十足。 5 音乐会分上下两个部分。 从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先是连续演奏三首曲子,《一个故事的开始》、《暮春之初》和《涟漪》。开始即高潮。钢琴的稳健,滴水不漏;贝斯的深沉,错落有致;萨克斯的悠扬,恰到好处,吉他的激情,推波助澜;徐之曈的鼓,可谓是绚烂多彩。 密不透风与天马行空的击鼓造诣,让我惊诧。鼓成了徐之曈的另一种语言。倾诉的都是灵魂。 《暮春之初》的韵律,有微风,有静谧。听觉与视觉的自然转换,能让人体会到绿色丛林,潺潺溪水,鲜花盛开,情人相依。让暮春之万物笼罩于晴空万里,给人以无限希冀。 松弛有度的曲子安排,当我还在上一首曲子的风景中留恋时,鼓与吉他的你来我往,把《逍遥盼》《七天》演绎的如同大海中的波浪,一层层翻滚着,追赶者。即兴,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观众顺着旋律进入曲子的意境之中。 如果说《暮春之初》是散文诗,那么《爱你3000次》就是纯粹的浪漫情话。自始至终,音乐所营造的氛围,用温馨包围着每一个人,不由地浮想联翩。每一位观众都静静地坐着,沉浸着。 6 休息期间,刘元老师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我看到了一瓶威士忌,正倒入装满冰块的玻璃杯里,酒在缝隙间流动,悄无声息,随心所欲。 冰的清澈,被酒的醇厚包围。 7 休息室里,大家都很随意。 徐之曈的文静和舞台上的潇洒肆意判若两人。 爵士女神张盈从舞台上下来,搂着自己十来岁的宝贝,和刘元老师聊着家常,说着孩子训练的近况。刘元老师笑着说,刚才应该让宝贝到舞台上去,给大家来一个汇报演出。 刘元老师谈到两个问题。一是鼓,应该再强调下位置,突出重点;二是效果器,调整好了就不要轻易再动,要保证效果的持续稳定。 从舞台上下来的音乐家们,差不多收拾好了,刘元老师建议,大家难得一起,没事的到东岸聚聚。 8 东岸酒吧是中国内地的爵士圣地。 松涛老师带着我,刘元老师带着酒吧的另一位老板,两辆摩托车从中山公园直奔什刹海而去。路上没有行人,车辆也少,很快就到了后门桥,左拐便是。 顺着木制楼梯沿阶而上,酒吧在二楼。 四周的墙上,挂着各种照片。有一些是国外来交流的知名音乐家,其中一名还在奥巴马招待会上演奏过,挺著名的,名字我记不住了。 崔健使用过的吉他,摆在在橱窗里。 从窗户向外望去,什刹海近在眼前,远处有几处灯光,四周一片寂静。 不一会儿,徐之曈、高太行,张珂他们鱼贯而入,都喊着回家了。惭愧的是,中美混血的高太行,普通话说得比我还好。还有几个人,我刚才没有见过。 松涛老师给我介绍,比高太行稍微矮些的美国人,原来是这里打鼓的,现在应该在许巍那里,他参加过许巍的几次演唱会;那三个漂亮女孩,是韩国人,高个的是演奏钢琴的。
酒吧里,十几个人,中文、英语、鲜语三种语言此起彼伏。有从德国回来的,有从美国回来的,还有从西安、上海来的,真是久别重逢啊。 9 这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小众,却又国际化;来自四面八方,却又有紧紧地凝聚着;即兴,却又格调高雅;自由,却又有自己遵循的框架。 初识爵士,无论音乐与人,都距离很近;虽然陌生,却是熟悉的开始。 202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