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1-4-10 13:56 编辑
那年初进川
1974年,我厌倦了农村学校的生活,跟着从大三线归来探家的二哥去了他们的那个大三线工厂。
和现在比,那场旅行绝对是活受罪。数千公里,绿皮火车,从大连站开出,逢稍微大点儿的站基本都停,还美其名曰特快。
我们哥俩弄了一个卧铺位,那会儿我哥的工厂是铁道部下属的,所以他们探家来回不用花钱,有一张探亲票,基本畅通无阻。我是需要花钱的。
晃悠悠的绿皮车到了北京站,那是我第一次进京。说不好奇那都是假的,就那扶梯我都上下坐了好几个来回,以前就没见过。在北京停留期间,哥哥带着我去了天安门,去了故宫,本来还想带我去动物园,我对此没兴趣,也就没去。
其实,从北京到成都才是最辛苦的一段路。当然哥哥只需要把他的车票签一下即可,然后我买一张从北京到成都的卧铺,我们哥俩继续挤。临行前,其实我和父母哥哥说,我就坐硬板就行。母亲一口否决:那可不行,穷家富路,必须坐卧铺,于是我就坐了生平第一次坐的卧铺。还好,那会儿人不多,一个下铺。到了北京依然也买到了一张下铺。
好像是晚上八九点发的车,上了车哥哥告诉我,把鞋带解开,能躺着就别坐着,要么就在车厢里溜达一下,活动一下腿胳膊什么的。否则你长时间坐车,控着一路,腿和脚都要肿的。
那会儿进川,是走宝成线。从北京到成都三天两晚?具体记不大清楚了。
坐火车,坐那会儿的火车是真辛苦。我看了一下,现在的高铁特快从北京到宝鸡也需要七个多小时,这个距离真的是足够远的。
走宝成线就要穿越秦岭,这是必经之路。
我曾经问过当年走过这条铁路的朋友,宝成线穿秦岭一共穿多少个山洞,有说三百多少个的,也有说二百大几的,没看到一个准的说法。
内燃机车爬秦岭,那是绝对吃力的,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前面一台内燃机车牵引,后面两组内燃机车助力。当然,如果有电力机车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我依稀记得去的时候是电力机车,回来的时候是内燃机车。
过秦岭的时候,我还一本正经的拿出本子,过一个山洞就画一横或者竖,完成个正字。后来坚持不下去了,直接迷糊去找周公了。再醒来车到了广元,穿越了秦岭了,多少个山洞隧道鬼知道?
事实上,车进入四川盆地,才真正感受到秦岭两边的巨大差异。那面坡的宝鸡还青黄不接,这边的广元却是一片绿意。铁路两边看到的大团大团的茅草,一片片的桔园,各种葳蕤的绿植,真的是两重天。
下了火车果然哥哥没说错,尽管按照他说的方法在车上把鞋带都解开了,但是,小腿和脚面还是出现了肿胀。
那次,我在成都玩了三天。
那会儿就觉得成都是个好地方。
好在哪里?下了火车就学的一句川话:
安逸!后来听很多人说这个字,怎么都觉得只有川人说出来味道才正宗,拖着悠悠的长音,显得格外的落拓。
在成都吃的第一顿早餐,是面条,没敢吃辣的,肉面,挺好吃。结果两个人点了三碗,多了,吃不了。就这时,看到一叫花兄弟,拄着根棍,端着一碗。我们哥俩也是仁心慈悲,觉得自己也没动那碗面,于是招手那叫花兄。
我们的面点多了,吃不了,送你吃吧。
万万没想到,叫花兄略带鄙夷的看了我们兄弟一眼:对不起,我一般早晨吃甜食。
这钉子碰的,我们哥俩落荒而去,很多年后只要和二哥坐在一起必说这个段子:
对不起,我一般早晨吃甜食。
想着就乐,这事儿。
2021年4月10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