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你考的据,难道不是么?
————华丽丽的分割线
接下来我们再看《七纬卷弟九 尚书纬之一》所述:“孔子求《书》,得黄帝元孙帝魁之书迄于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十篇。断远取近,定可以为世法者,百二十篇。以百二篇为《尚书》,十八篇为《中侯》。”
“孔子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诗》3000篇存 311篇,则2689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
段教授当然可以认为《纬书》不可全信,但也不至于完全不可信吧?至少像这类纪实性文字,跟占卜征验性质完全不同,而且能达到如此具体细节程度,很难说一定就是凭空编造出来的。
有关“诛”的字义,段教授坚持认为有两种含义:一指杀戮,二指纠责。不用多说,段教授肯定倾向于后者。然而我却认为这种讨论意义不大。这里就简单说一说。
首先,段教授明显就是充分利用汉语一词多义来替孔子洗白。如果真像段教授后面所论证的诛杀少正卯的那种合理性,那就根本没必要此刻通过词义诠释从根本上否认该事件历史真实性。
其次,就该事件本身而言,我倾向于是诛戮而非纠责,理由见《孔子家语》记载:“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如果诛是纠责、惩罚,那后面两句意思就接不上。不过,我也注意到,的确还有另一种说法。诛:惩罚,讨伐。戮:羞辱。尸:代祭的人。只是,若真这样的话,那这个“代祭的人”跟“于朝三日”又作如何解?我有点疑惑。而历史的真相假如孔子的确没诛杀少正卯,按常理应该不会对后世产生这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