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添香 逻辑三讲
查看: 1094|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逻辑三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15 2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调侃、反讥与诡辩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我们用苏格拉底这么酷的一句名言来当作本文的开场白,一如我们一直当作真理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却从没有人证明出这句就是绝对的真理。 我们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个理发师号称给村里所有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那么他自己的头发谁来理?  


诡辩是政客的武器、反讥是绅士的撒手锏,调侃则是幽默素质的体现。三者本质都在逻辑上是共同的东西,却别在于,有些丰富了政治、有些丰富了社交,而另一些丰富了生活。


所以逻辑如果与幽默相结合,就不仅仅是一种把人折腾得晕头转向的工具,而是攻防有度、闪躲腾挪的气质武器。


(一)悖论与诡辩:

第一个著名的悖论就是“上帝万能悖论”:几个世纪前,罗马教廷出了一本书,书中用当时最流行的数学推论,导出“上帝是万能的”。一位智者针锋相对地问:“上帝能万能到创造出一块他搬不动的石头吗?”。 这句话让教廷无言以对丢尽颜面。


然后第二个就是欧布里德所说的“说谎者悖论”:欧布里德说“我正在说谎”

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 如果是句真话,由这句话的内容可知:说话者正在撒谎,既然是撒谎,那么说的是假话;反之,如果这句话是假的,说假话就是说谎,这句话的内容正是“我正在说谎”,因此这句话又是真的。


第三个著名的故事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普洛达哥拉斯招收了一个学法律的学生,名叫欧提勒斯。师生商定,一半学费在学生毕业时付,另一半学费是在学生出庭第一次胜诉之后交付。但欧提勒斯毕业后迟迟没有出庭。普洛达哥拉斯等不急了,便决定向法庭起诉欧提勒斯要求他付另一半学费。欧提勒斯回答说:如果我胜诉,则依法庭判决我不应付费给你,如果我败诉,则依照我们的约定,我不付费给你;所以,不论我胜诉还是败诉,我都不应该付给你钱。


其实,上面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就是当老师的也说了一段同样振振有词的悖论:如果我赢了官司,那么按法庭裁决,你该付我钱;如果我输了, 那么按咱们的合同,你该付我钱。所以不管官司是嬴是输,你都该付我钱。


所以话题从悖论引到了诡辩,下面的一个故事就非常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诡辩”实质:

有两个中学生找到教他们希腊文教师的办公室,问道:老师,请问:究竟什么叫诡辩呢?


这位精通希腊文且又精通希腊哲学的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他稍稍地考虑了一下,然后说: “有两个人到我这里来作客,一个人很干净,另一个很脏。我请这两个人去洗澡。你们想想,他们两个人中谁会去洗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那个脏人。”学生脱口而出。

  “不对,是干净人。”老师反驳说,“因为他养成了洗澡的习惯;脏人认为没什么好洗的。再想想看,是谁洗了澡呢?”

  “干净人。”两个青年人改口说。

“不对,是脏人,因为他需要洗澡;而干净人身上干干净净的,不需要洗澡。”老师又反驳说。然后,他再次问道:“如此看来,我的客人中谁洗了澡呢?”

  “脏人!”学生重复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错了,当然是两个人都洗了。”老师说:“干净人有洗澡习惯,而脏人需要洗澡。怎么样?他们两人到底谁洗澡了呢?”

  “那看来就是两人都洗了。”青年人犹豫不决地回答。

  “不对,两人谁都没洗。”老师解释说:“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而干净人不需要去洗澡。”

  “有道理,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解释呢?”两个学生不满地说,“你讲的每次都不一样,而又总是对的!”

“正是如此,你们看,这就是诡辩。”   


(二)调侃的艺术:

我一向最认为幽默是一个人的素质,而幽默的技巧就最体现在调侃和解嘲的反应能力上。


说起解嘲,我就想起丘吉尔,丘吉尔有一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 止工作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洗澡,然后裸着身体在浴 室里来回踱步,二战期间丘吉尔来到白宫要求美国给予军援时正当他在白宫的浴室里光着身子踱步时,罗斯福一头撞进来来了,他看到一丝不挂的丘吉尔一时不知所措,“进来吧,总统先生,”丘吉尔伸出双臂,大声说道: “大不列颠的首相对美利坚的总统是毫无保留的” 。


同是丘吉尔,一次在议会开会,保守党议员威廉·乔因森希克斯在发言时见到坐席上的丘吉尔正摇头表示不同意。 这位议员说:“我提醒各位,我只是在发表自己的意见。”   丘吉尔马上站起来说:“我也提醒仪员先生注意,我只是在摇我自己的头。”


最擅长与用调侃来解决棘手的问题的人就是肖伯纳, 一天肖伯纳接到一位女士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不知尊意如何?”  肖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女士,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英国一位美貌风流的女演员,曾写信给肖伯纳求婚。那意思是说,她不嫌肖伯纳年迈丑陋,因为他是个天才,假如能使美貌的女郎和超人的天才结合,那该是多么谐调啊,“咱们的后代有你的智慧和我的外貌,那一定是十全十美的了!”  肖伯纳给她回了一封信说,她的想象很是美妙,“可是,假如生下的孩子,外貌像我,而智慧又像你,那又该怎样呢?” 既委婉地回绝对方的求爱,又巧妙反击了对方对自己相貌的抨击。


(三)反唇相讥

反讥又称作反唇相讥,是人类受攻击的反应本能。最有名的故事要数有一次丘吉尔的政治对手阿斯特夫人对他说:“如果你是我丈夫,我会把毒药放进你的咖啡里。”    丘吉尔马上接一句:“如果你是我的妻子,我就毫不犹豫地把毒药喝下去。”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 有个家伙嘲笑他道:"你脑袋上边的那玩艺是个甚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  安徒生则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个玩艺是个甚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


诗人普希金年轻时一次在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的家庭舞会时,看到了一位美貌的小姐,于是上去邀舞,可不成想这小姐傲慢他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而反应迅捷的普希金则:"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你正怀着孩子。"说完,他很有礼貌地鞠了一个躬后离开了,而这位漂亮的小姐却无言以对面色绯红。


德国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在那个排犹的社会里,常常遭到无礼的攻击。在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塔希提岛上既没有犹太人,也没有驴子。”

把驴子和犹太人相提并论,显然是想侮辱海涅。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要是我们一起到塔希提岛去,就完全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四)生活的诡辩:

诡辩论是一种强词夺理的论证方法,诡辩比较实用的手法有:偷换概念、循环论证、以偏概全、虚假论据、机械类比。其中机械类比是指故意把两个性质根本不同,或只具有某种表面相同(或相似)的对象拿来作类比,由其中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某种性质的论证的手法。这里概念上和下面的举例时重点说明此条,因为第5部分中的经济学学家最喜欢用这种诡辩的武器。


机械类比的反例:在此先举两个生活诡辩的笑话:话说一男人和女人离婚时都争夺孩子的监护权,女人说:“孩子是我生出来的,世界上没有谁比我更爱孩子,所以孩子应该有我来监护。”法官让男人说说自己的道理。男人沉思一下然后问法官:“尊敬的法官,如果我往自动售货机里投了一枚硬币,自动售货机出来一枚糖果,那么这枚糖果应该属于自动售货机,还是应该属于我呢?”


机械类比的正例:30年代中期,香港茂隆皮箱行由于货真价实,生意兴隆,因而引起英国商人威尔斯的嫉妒。威尔斯蓄意敲诈,到茂隆皮箱行订购3000只皮箱,价值港币20万元,合同写明1个月交货,逾期不交或不按质按量交货,由卖方赔偿损失费50%。茂隆皮箱行经理冯灿如期交货,威尔斯却说:“皮箱中有木料,就不是皮箱,合同上写明是皮箱。”因此向法庭提出控诉,要求按合同赔偿损失。


正当威尔斯在法庭上信口雌黄、气焰嚣张的时候,冯灿的辩护律师罗文锦从律师席上站起来,取出口袋里的金杯表,高声地问法官:“请问,这是什么表?”

法官答道:“这是英国伦敦出品的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有什么关系呢?”


罗文锦高举金表,面对法庭上所有的人说:“有关系,这是金表,但是请问,这块金表除表面是镀金的以外,内部的机器都是金制的吗?”

旁听者同声议论:“当然不是。”

罗文锦便说:“那么人们又为什么叫它金表呢?由此可见,茂隆皮箱行的案件,不过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而也!”


偷换概念的例子: 还有一个笑话是说一个司令员有个儿子不成材,孙子却好学上进,是个优等生。一天,司令员教训儿子:“我怎么生了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顶撞起来:“我的父亲是司令,你的父亲呢?是一个可怜的农民;我的儿子是优等生,你的儿子呢?什么也不会,可见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你还是反省一下自己吧,有什么资格说我?”


循环论证的例子: 相传在古希腊,有一位年轻人去酒馆买酒,他首先要了一瓶白酒,可是当老板递给他白酒之后,他又恍然大悟般地告诉老板他记错了,应该是要一瓶红酒,要老板把白酒换成一瓶红酒,然后拿起了一瓶红酒就走,老板一把抓住了他,说:


   “喂,你的红酒还没付钱呢!”

   “不对吧,我的红酒可是白酒换的哦!”

   “那你也该付白酒的钱啊!”

   “什么?白就不是还给你了吗?我可没拿啊!”

老板一下子懵了,只好看着那个年轻人拿着酒大摇大摆地走了。


而中国最著名也最悠久的诡辩故事就是出自《庄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水的河流的桥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那你也不是我,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可你当然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是不是快乐的,这个论证完全了)”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且慢,我们看一看事件是如何开始的。惠子你刚才说的:‘你怎么能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句话就因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是快乐的,所以才来问我。因此,我可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河的桥上知道鱼是快乐的。)”  

  

(五)经济的诡辩:

当初国企改革中国企资产流失的问题被摆到桌面时,经济学家最有名的诡辩就是“冰棍理论”和“靓女先嫁论”(此部分敏感,暂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0-11-15 22:38 |只看该作者

《谬误、论证和推理》


话语权永远比推理和论证更重要,为此,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逻辑先手对人们判断力的影响:“说的是三个好朋友一个人出10块钱交给前台服务员开了一间房间入住,这房价是30元,但三个人上楼后,酒店忽然决定把房间降为25元,就给了前台服务员5个1元钞票让退回客人。可服务员一想,这5元无法平均分给三个人,于是就自己贪污了2元,然后一个人客人退了一元。”现在问题是:三个客人实际每人出9元,共出了27元,而服务员贪污了2元,总共加起来是29元,那么还有1元钱跑哪去了?


如果你顺着这个逻辑思索下去,哪怕你一条路走到天黑也找不到答案。权威之所以权威,从不是因为他的渊博,而是他掌握发起的话语权。这个问题如果你有话语权的话,你可以这么问:“三个客人总共支付了30元,房价后改为25元,服务员退回三人3元,剩下的钱哪去了?这就很简单了,剩下2元被服务员拿了”,这就是逻辑的力量、逻辑的可怕之处。



再举个例子,以前龙永图说过“中国地少人多,所以每个人都想买房的观念是错误的”,有时候,一个傻瓜秀出逻辑,是十个逻辑教授细节上无法纠缠得清,对此,你只有采取举重若轻的类比方式去反驳:“中国男多女少,所以每个男人都娶老婆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这样反唇相讥,不陷入细节的纠葛,直接、有效。


一、概念

以前中学语文课本的附录里都附着一小篇逻辑,我记得的就有《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同一律、茅盾律、排中律》、《内涵与外延》这三部分,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这些可是学习逻辑的基础。   


尽管要用到部分这些常识,依然不必回到集合或者公式,完全可以用小例子形象演示出。

1.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A                              B

灯亮                       有电

灯灭(灯泡坏)  有电

灯灭                       无电

那么灯亮是有电的充分条件,因为灯亮一定会有电

那么有电是灯亮的必要条件,有电是灯亮的前提,但是有电灯泡坏了也是不成的


2.同一律、排中律和矛盾律:

同一律:事情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任何事物在一定判断条件下要么是、要么非,不可能存在中间状态、矛盾律:同一时刻,事情不可能既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就拿《同一律》来说,同一律要求人们在运用概念时必须保持概念的同一性,违反这一要求就会犯“ 偷换概念 ”的错误。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 白马非马论”


在公孙龙看来,“马”指的是马的形态,“白马”指的是马的颜色,“白马”这个概念是既名“色”又名“形”的,而“马”这个概念只是名“形”,故而“白马非马”。公孙龙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命题,提出了另一论据:“你去马厩取马,黄马黑马都可以;如果你取白马,黄马黑马都不可取”


这种明显违反同一律的偷换概念,在喜欢思辨的古代愣是说服守城管放他扬长而去。


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就是对概念的限定,外延就是概念包含的范畴


先看一组例子:

老师正给学生讲述“给予胜于接受”

一学生举手道:“我父亲工作中总是按照这个格言去做”

“那他真是个品德高尚的人呀! 对了,你父亲是做什么工作的?”

“拳击手,老师”


上例中内涵是“给予”,伦理上的含义就是“施惠与人”,外延是“符合这一内涵标准的高尚行为”,这熊孩子显然偷换概念了。


再看一组例子:

记者:“请你对油价上涨说说话”

路人:“能说脏话不?”

记者:“不能”

路人:“那就没什么可说的”


话-脏话-对着镜头说脏话-对着镜头对油价上涨说脏话,它们的外延从大到小,内涵由少到多。


二、谬误

学逻辑有两个角度,一是从学习的角度,一是从实用的角度;针对谬误,学习的角度会从分析所有谬误的种类出发,所以大多的教科书恰恰在谬误分类上缺乏逻辑。  要么缺少归纳,把付诸权威,付诸同情、付诸攻击等都很浪费地单列;要么大类与小类的子项重复。

我一向主张简从欣赏的角度出发,选取最有实战意义的那些,剩下理论找错的谬误,留在教科书里做样品。


  1.稻草人谬误

  顾 客:你们干脆别挂营业时间牌了

  营业员:为什么?

  顾 客:开门时间都晚了整整一个小时了

  营业员:如果不挂牌,你根据什么说我们开门晚了一个小时?

“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并行使公共权力。养老待遇差了,队伍可不好带,积极性和清廉度都会受影响”

  

稻草人谬误是:论证者先歪曲对手的论证,然后根据所驳倒的被歪曲的论证得出结论说,对手的论证被驳倒了。

稻草人谬误就是“偷换观点”,甲说了观点A,乙没有直接反驳A,而是把A篡改成了和A相似的观点B,然后通过反驳打到B来反驳A


  “稻草人”是逻辑诡辩的常见手法,单独用时逻辑好的不会跟着你的步点走,如果稻草人之上再加入别的技巧,就更具有迷惑性和噎人效果;


   举例说,一次在BBS说着出轨话题,结果有人忽然问:“你出过轨吗?”,对方被问一愣后随即抛出:“没出轨经历的少他妈叽叽歪歪说出轨,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们都没出过轨,你们有什么资格谈出轨?”

结果所有人都被噎住了,于是我稻草人加类比说:“没吃过猪肉,还就不能谈论猪走路? 遵守交通规则惯了,你还就以为俺们不会逆行?  啊,你以为没结过婚,就不懂入洞房? 没娶过老婆,就不知道老婆怎么用?”

   

   2.轻率概括

    样本数量太小或不是随机选取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时,就会发生轻率概括的谬误。

    例子:同事买的朗逸只用了半年发动机就出现了问题;表弟买的途观,刚开了四个月,变速器就出现了问题;明显的结论是:上海大众生产的汽车简直是一堆破烂货。


    看了上面这个例子,就知道为什么仅仅靠90天老鼠的转基因实验就推断出转基因食物对人类无害在逻辑上的谬误了。

   “统计陷阱”可以专门当做一个谬误,但似乎可以归到“轻率概括”,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人均收入的统计,网上有个段子对这种“统计陷阱”谬误揭露得很深刻:“张家有财1000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


3、偷换概念

古希腊辩者问对方:“你没有失去的东西就是你仍然还有的?”对方答:“是的。”他又说:“你没有失去你的头上的角,是这样的吧?”对方答道:“是的!”他继续讲:“那么,你头上还有角!”


这就是偷换概念,如果细分析下去的话,这是违反了“同一律”,文中的两个失去不少同一个概念。

偷换概念是最应急的逻辑谬误,上手快、成本低,只要会脑经急转弯的都可以信手拈来,不信看看下面的例子:


母女俩去参观女儿男朋友的画展。母亲发现其中一个裸女很象女儿便问道:

“你没有光着身子给他画的吧!”

“啊,没有,”女儿回答:“他是凭记忆画的,很酷吧”


顾客:“我已经在这窗口前面呆了三十多分钟了。”

服务员:“我已经在这窗口后面呆了三十多年了。”


有一个游泳教练跟自己的一个女学员相处很好

有天在街上人流中发现这女子玩着一个男人的手,他很吃醋

于是他爽朗地上前去打招呼:“啊,原来是你,你穿上了衣服,我都快认不出来了”


偷换概念最著名的“芝诺悖论”的“阿基利斯追不上乌龟”,这个问题困惑了哲学家几千年,有的论证了它是偷换了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有的从微积分学说它只微分不积分,有的从量子物理角度,一个明显的偷换概念题,结果最终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阿基利斯是“特洛伊战争”中擅跑的名将,阿基利斯和在他前面有段距离的一只乌龟同时开跑,阿基利斯斯将永远也无法超过在他前面慢慢爬行的乌龟。因为他必须首先到达乌龟的原出发点,而当他到达那一点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距离。而当它到达被追者的出发点,又有新的出发点在等着它,有无限个这样的出发点。如此推论循环下去,只要乌龟不停下脚步,阿基利斯便永远只能更接近乌龟,而不能追上或超过乌龟。


4、循环论证

   甲:你的头发怎么掉了

   乙:担忧啊

   甲:担忧什么呢?

   乙:掉头发


   如上例,国人问候最喜欢拿人的缺陷开张,遇到这样没教养的人,回不回答都象一脚踏上了狗屎,如果能用这样循环论证幽他一默、玩一把,才是破局。当然,循环论证不是这么简单就被人看穿的。


所罗门的《大问题》上有最简洁的一个循环论证:

“他人存在着,我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同他们交流过”


形式上一点看不出循环论证,理由很简单:“我和别人交流过”作为论据来证明“他人存在着”,而“我和别人交流过”这个论据却需要“他人存在着”这个前提。


王阳明《传习录》也记载一个循环论证:

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

于中起不敢当。

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

于中又曰:“不敢。”

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谦亦不得。”

于中乃笑受


    5、强词夺理

有人去一家餐厅吃饭,见墙上贴张纸写着:“服务热情、任你选择”,便问女招待有什么菜。

“芦笋”女招待回答说

“那有什么可选择的呢?”

“你要或者不要!”


考官:你有女朋友吗?

应聘者:有。

考官:她是 你的初恋吗?

应聘者:是的。

考官:对不起,我们不能用你。因为你缺乏不断追求的进取心。


考官:你有女朋友吗?

应聘者:有。

考官:她是你的初恋吗?

应聘者:不是,以前还谈过几个。

考官:对不起,我们不能用你。因为你很快会跳槽的。


强词夺理就是“偷换句义”,就是常说的“断章取义”。通常方式是把一句话从其语境中提出,让脱离语境的句意与原句所想表达的意思不同。


王圣美还没有名气时候,去拜见一位达官,达官刚好跟客人谈论《孟子》,一点也不顾及来访的王圣美。过了很长时间,官突然回头对王圣美说:“曾经读过《孟子》吗?”王圣美回答说:“平生就喜欢《孟子》,只是一点儿都不懂它的意思。”达官问道:“你哪儿读不懂呢?”王圣美说:“‘孟子见梁惠王’这第一句就已经不懂了。”达官:“这句有什么难懂的呢?”王圣美说:“既然说孟子不见诸侯,为什么去见梁惠王呢?”


从‘孟子见梁惠王’内容给断章取义到孟子行为,当然,宋朝叶大庆考证说:孟子虽然不见诸侯,但梁惠王“迎之致之有礼,则就之”。当然王圣美知道这典故,先断章取义引入话题,借机讽刺主人无理。



当然,女人个个都是强词夺理、断章取义的好手,林语堂“女人的逻辑”一文中写道:

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What a strange thing is man! and what is stranger is woman!”


“X是大诗人”,我有一回在火车上与一个女客对谈:“他很能欣赏音乐,他的文字极其优美自然。”我说。   

“你是不是说W?他的太太是抽鸦片烟的。”

“是的,他自己也不时抽。但是我是在讲他的文字。”

“她带他抽上的。我想她害了他一生。”

“假使你的厨子有了外遇,你便觉得他的点心失了味道吗?”

“呵,那个不同。”

“不是正一样吗?”

“我觉得不同。”


   6、滑坡谬误

    箕子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牙筷,就断定纣必亡:“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虽然箕子这次预测对了,但是这种推理过程,就是滑坡谬误


    滑坡谬误就是结论得出的依据居然是靠不住的连锁反应上,讲一系列的可能性说成必然性。我们难以判断时,我们的判断谬误就是困难的。   


    下面两段针对立法禁止网络情色作品的,一是站在政府立场的观点,一是站在民众的观点,都是滑坡谬误,都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所有不同立场的观点都这么理直气壮地对峙下去:


“应当立法禁止网络情色作品,粗制滥造的网络情色,完全可能会导致强奸和乱伦这类犯罪的增加,性犯罪的增加会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从而更导致社会的法律和秩序彻底崩溃。”


“试图法律来禁止网络情色作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构成严重威胁,这样势必会对新闻网络和媒体实行更严厉的审查制度,象类似红高粱、妻妾成群、白鹿原这些涉及情色描写的都不会再出现,随之而来的扩大化政府会禁止人们所有的思想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7、预设谬误

预设谬误有复杂问句和窃取论题和两种手法


复杂问句

比如:“你是否改掉了考试作弊的恶习”

    这实际是“你在以往的考试作弊吗?如果你做过弊,现在改了吗?”

复杂问句术是这样以预设作为取胜的手段,提问设好套,无论你怎么回答都被动;在刑侦的审讯上,最常用的的就是“复杂问句”


窃取论题

窃取论题是把着手论证的一个结论假定为一个前提

请看例子:

1、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2、所有在桌边的人都刮了脸。吉姆在桌边。所以,吉姆刮了脸。


1是对的,典型的三段论  A是B,C是A,所有C是B,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2是错的,是窃取论题这个论述的结论是想证明某些东西是正确的,但实际并非如此,这里没有真正的推论。如果我们不是预先知道吉姆刮了脸,那么我就不能确定所有在桌边的人都刮了脸。


把2改动一下:“所有刮了脸的都在桌边,吉姆在桌边。所以,吉姆刮了脸”,这就是典型的三段论了。


8、类比谬误

辜鸿铭在英国讲封建礼教,讲到齐人之福时,解“妾”字,就说:“妾字就说‘立女’,意思是说男人疲倦时,就靠在女人身上”当地女人反驳道:“那女子疲倦时,为什么不可以将手靠男人呢?”辜鸿铭从容申辩道:“我只见过一个茶壶配四个茶杯,哪有一个茶杯配四个茶壶的呢?其道理相同”。


不久,一洋太太在宴会上,曾以一妻多夫为题来对辜鸿铭争锋相对,只见辜鸿铭心平气和问:“敢问夫人代步是用汽车,还是用打气筒?”,对方一头水雾,如实作答:“汽车”辜鸿铭又不慌不忙地追问:“汽车有四只轮胎,而你家里备用的打气筒有几副?”


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测另一些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而类比不当就是牵强类比、机械类比,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是这类比的代表,虽然他们的类比成功了,但明显的主观成分,同样可以找出相反的类比例子达到相反的效果。



邹忌说:“我自知不如徐公貌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对我说比徐公貌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古代时,“兔死狗烹”、“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些都可以算是类比不当运用成功的例子


9、虚假因果

某人兴致勃勃地找到老板,说:每一个成功的经理人都年薪超百万,为了使我成为一个成功的经理人,最好办法是把年薪提到100万。


虚假因果就是A导致了B,但其实A根本不是导致了B的结果。 上述例子是把因果说反了,是成功的经理人导致了年薪的提高而不是相反。


还有一种是当有多种原因导致某种后果时候,偏偏忽略其他,单指其中一种直接导致了后果。这种方法在诡辩中常用。如:


“朝鲜不能实行民主,因为民主后,朝鲜一定会乱,会走向分裂”

民主不一定就导致乱,乱也不一定就导致分裂。即使实行民主后“乱”了,那也是因为前面专制本身所积蓄的矛盾的爆发,所以“因”是在前面,而不是民主本身。


10、付诸谬误

付诸无知、付诸攻击、付诸权威、付诸同情、付诸情感等都是诡辩中常用手段


迷惑性最大的,当数付诸权威,每逢一些民生方面的争议,公权与舆论的较量中占下风,这时候专家就出现了,这就叫做“付诸权威”;  在与人辩论中节节败退,适时引用“老子”“庄子”之类名人名言或者断章取义引用该行业权威的话语,往往能起到奇效:


历史著名的“秦宓妙答张温”就是付诸权威的一个例子:

张温说:“先生既然夸下海口,说自己天文地理无所不知,那就让我以‘天’为题来请教你吧!”说完,便问:“天有头吗?”秦宓答:“有头。”张温又笑问:“你说天有头,那头在哪一方?”秦宓说:“在西方。《诗经。大雅。皇矣》篇中说:上帝‘乃眷西顾’,据此推论天的头在西方。”张温接着又问:“天有耳吗?”秦宓说:“上天居高而听低。《诗经。小雅。鹤鸣》篇说:‘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天若是没有耳朵怎么能听见鹤叫?”张温又问:“天有脚吗?”秦宓说:“有脚。《诗经。小雅。白华》篇说:‘天步艰难’。没有脚怎么能行步?”张温又问:“天有姓吗?”秦宓说:“怎么能没有姓!”张温说:“姓什么?”秦宓回答说:“姓刘。”张温显出惊讶之色问:“你怎么知道的?”秦宓说:“天子姓刘,据此知道。”张温见这些问题没难倒秦宓,就又突然问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吧?”秦宓答道:“太阳是出在东方,可到西方就落下去了。”

      

   付诸攻击就是不直接攻击对方的论证和结论,直接攻击选手的行为,有对人的毁谤或者对选手的背景(地域)的攻击;付诸同情和付诸情感都是利用情绪的调动,以煽动的效果弥补理由的不充足;


付诸无知就是利用我们对世界所知有限,有的真命题没有证明为真,有的假命题没有论证为假,比如对转基因的争论,反对转基因者,以这种变革没有被证明可行和安全而彻底否定它;而支持转基因的,则利用“轻率概括”的谬误,把根本没得到证明安全的转基因产品断定为安全。

  

三、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论证的主要方法有“演绎论证”、“归纳论证”和“类比论证”

    演绎论证是一般到特殊,最典型代表是三段论;归纳论证是由特殊推一般,最典型代表是统计学里的抽样;类比推理是由特殊推特殊,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1、 类比论证:

看两组例子:

   1.蜀先主时天旱禁酒,有吏在一人家查出酿酒酒具,准备论律处斩。简雍与蜀先主同游,一男子行走于路上,简雍对先主说曰:“那人想奸淫,还不抓住他?”先主曰:“你怎么知道?”雍曰:“因为他有淫具,这与有酒具的那家有什么区别?”先主大笑,解除了不许私藏酿具的禁令。


   2.陈轸是楚国人,到秦国做大臣,张仪进谗说:陈轸是楚国人又在秦国做大臣,肯定会把秦国的情况透露给楚国,望大王驱逐他,如果他要回楚国,就杀了他。


   陈轸听到秦王原封把张仪的话转述后说,那我就趁了你和张仪的心愿,我愿意到楚国去。不过我先给大王讲个故事:有一家有大小两个妻子,邻居调戏其大妻时,被痛骂了一顿;邻居又调戏年纪小的妻子,结果应允了,还以身相许。过不久这家主人死了,客人问这登徒子:“你是想娶年长的做老婆还是年纪小的?”这人回答:“娶年长的”,客人很奇怪:“年长的那个骂过你,年小的早就与你私通,你为什么会娶那个年长的呢?”回答说:“她是别人的人时,当然我希望与我私通;如今要做我的妻子,当然希望她能为我骂别人”


    接着陈轸说:当今楚王是贤明的君主,如果我在秦时常将情报送到楚国,楚王必不会留我,你难道不清楚我是否会道楚国去吗?


    秦王说:如果你真的回楚国去,就果然被张仪言中了


    陈轸说:过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因而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妻子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他是一位好妻子。如果我不忠君爱国,忠诚于秦王,那么楚王又怎么要我做他的大臣呢?而我若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于是秦王厚待之。

  

首次用这么大的篇幅收录一个案例,是因为这是类比论证的代表作,陈轸先钻套再解套,前后两组类比的例子,结果把自己洗白白,这种层次和递进感,掩饰了“楚王为什么不能善待自己的间谍”的疑问,逻辑站中的经典案例。


    古人偏爱类比论证,如晏子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古代的“讽”和“滑稽”大多是采用“类比论证”的方式。   类比论证问题在于:人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例子,通过选择的主观性,造成结果的目的性,还很难驳斥。


    如果当初被“假道伐虢”的虞国,宫子奇不是以“唇亡齿寒”的例子,换一个“鹬蚌相争”,是不是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到了当代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更是被用得炉火纯青;如国企改革里的“冰棒理论”和“好女先嫁”理论。


关于类比论证的归类:狄德罗、斯特罗果维契等较主流的观点试图将“类比论证”划分进“归纳论证”,但也有斯宾塞、洛斯基、巴克拉节等人试图将“类比论证”划分进“演绎论证”。

   2、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


   看一组例子:

所有的演艺人员都是外向的

周迅是个演艺人员

————————————

所以,周迅是外向的


绝大多数的演艺人员都是外向的

周迅是个演艺人员

————————————

所以,周迅是外向的


周迅是外向的

赵薇是外向的

范冰冰是外向的

—————————————

所以,可能所有的演艺人员都是外向的


   第一组是演绎论证,因为是从一般到个别,结论严格从前提中得来;

   第二组和第三组都是是归纳论证,其中第三组是归纳论证的最直观的形式。

   第二组要算归纳论证里的不完全归纳,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得出该类事物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方法。


   这也说明一点:演绎论证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前提一定要正确,才会保证推断正确。如果你能找出演绎论证中前提的错误——谁说所有的演员就不会有内向的?  那么就等于推翻了后面所有的论证。


四、推理:

1、日常所言皆有逻辑:


如果能把人们日常说话论断,加以逻辑分析,比顺着话语因果进行分析更明确,看一组例子:

甲:“你知道吃鱼的好处吗?”

乙:“吃鱼可以预防近视。”

甲:“为什么?”

乙:“你见到过猫有近视的吗?”


这话乍一想有道理,仔细一想还是有道理,有谁见过近视眼的猫呢?

但是化作逻辑整理就很明确了:

猫是没有近视的

猫是吃鱼的

------------------------------------------------------

所以,吃鱼的是没有近视的

这是典型的A是B,A是C,所以B就是C典型的推理错误


   2、日常所思皆有推理:

王戎7岁时候,他和同伴去郊外游玩,看见路边有棵李树,树上果实累累,几乎要压断树枝。同伴们都争着去采李子,只有王戎站在原地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他说:“这些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一尝,果然味苦难食。


王戎并没有吃李子,怎么知道树上的李子是苦的呢?他是这样推理的:

大前提:如果李子不苦,那么,过路人都会采了吃,李子树上不可能有许多果实。

小前提:现在,李子在路边,并且有许多果子。

结  论:因此,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要知道它的重量,周围的人都想不出称大象的办法。曹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船被压下去后在船边刻下吃水线,然后把大象引上岸,再把大石头装到船上,使船沉到大象的吃水线,然后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这就是著名的“曹冲秤象”典故,这与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如出一辙。大前提就是一个物理常识“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的重力等于水对物体的浮力”,而“等量替换”的思考过程,就是一种逻辑推理:


大前提:如果石头和大象的重量一样,吃水线就一样

小前提:现在,按装大象的吃水线装上石头

结  论:因此,称石头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


    3、日常所欲皆由逻辑:

同样是在船上刻记号,“刻舟求剑”是个反例,刻舟求剑”单纯得幼稚让我们一眼见笑,变形般的“刻舟求剑”对于逻辑不好的民众就很有迷惑力。


举例来说,面对4万亿造成的通货膨胀,政府提出人均收入翻番的馅饼,一时间百姓欢欣鼓舞。  “刻舟求剑”是告诉我们,事件总是在发展变化,运行到岸的船已经不是当初掉剑的那个位置了,那么我问一句:到了收入翻番的时刻,物价还是今天的岸吗?如果印钞能改善人民生活,还去增产做什么?


    所以,逻辑学,不仅在生活中、经济学上以及政治上,既是一枚棋子,也是一种武器。谁占领了舆论的风向,谁就把握了乌合之众的流向,古往今来,皆成因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15 22:42 |只看该作者
宝贴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15 22:43 |只看该作者
思维、推理和判断

柏拉图对话录说过:灵魂完全是焊接在肉体上的,它要寻找真实,却不能自由观看,只能透过肉体来看,所以我们经常被主观认定的真理,其实不过是屁股决定板凳,我们最喜欢的做法,是事先用成见做好套子,看着面前的题材,用眼神去往套子里去剪裁。

先看两个例子:
某农业大学的高材生暑假会家乡,邻居的一位少女想养鸡致富,便来请教。  男大学生根据少女提供的鸡舍、鸡食等各种数据,告诉她养30只左右的母鸡和一两只公鸡最合适。

暑假快结束了,少女邀请男大学生看成果,结果在鸡舍前看呆了里面除了30只母鸡外还有30只公鸡。
“小姐,养30只母鸡,只要一两只公鸡就够了。公鸡太多又不能下蛋,反而浪费粮食”
“那你是说让一两只公鸡占有那么多母鸡?”少女涨红了脸说
“是的。”
“那是你们男人的想法,我不干!”

小伙子站在天台上要自杀,众人围观。不一会警察来了,问其原因,小伙回答:谈了八年的女朋友跟土豪跑了,明天要结婚了,感觉活着没意思!旁边一老者答:睡了别人的老婆八年,你还有脸在这里自杀?小伙想了想,也对啊,笑了笑,就走下来了。

两个笑话的不同之处就是,前者女孩是固化思维,无论别人怎么教给方法,她依旧困缚在自我的思维模式出不来,后者的老者则是典型的逆向思维

一、思维
(1) 固化思维
鸵鸟思维:“他负天下人,但他对我不错,所以他是好人”;“他以前变心是那些女人吸引力不够”这些都算是一厢情愿的思维吧;其他包括拖延症,或者人受创时候忽然暂时保护性的失忆或回避,或者出于对自己善良的动机而把一件悲催的事解读的对自己有利,让自己重获勇气

虚假繁荣:不管长相和生活习惯怎样一塌糊涂,女人都有颗公主心,所以很多长得差强人意的人女人无比热衷狂发照片,或者在美颜的妆点下,看着观众的如痴如醉,从而自己也被虚假的繁荣陶醉了,但私下还是有三分自知之明的,这就导致这个女人既自卑又自恋,这样的女人用炫彩看待世界,却偏偏装不了太多的幸福感,总是有如一夜暴富后的不安,她的心是脆弱纤敏易感的,她可以为一个眼神而神采飞扬、为一个心有灵犀的默契在嘴角挂上微笑,也会为你一点的不经心而多愁善感,在你一点冷落中尽情放逐着悲情、滚过伤心再扯上丰富的联想,一时间就把自己扮成了世间的最不幸的人。最后索性用一块自我放逐来交换患得患失。从而把苦与涩当作短暂幸福后的余味。

排他思维:
智瑶为家族继承人时,家族的长老表示异议,说:“智瑶有五项缺点和一项缺点,优点是:一表人才、善于骑射、精通打仗、文采斐然、坚决果断,缺点是:胸襟狭窄”,断定说如他当家必遭灭族。这种说法很新颖,但真的一语成箴。


在企业里,凡管财务出身都免不了成本的角度否定错过市场机遇,技术出身的都会苑于经验而本能排斥创新;而营销出身的又会过于看重广告和一掷万金的策划而在平缓增长期因仓储运输和生产的浪费而耗尽。 其实最理想的人才,要么什么都不懂、要么什么都懂点皮毛,有所专恰恰又要重用手下同样专长的人。刘邦和朱元璋成功的秘诀就是其文不能文、武不能武,所以才会用人,如果有文韬,就不可能听进谋士的策略;如果有武略,就会对状士有所轻。这一点,在吕布、智瑶的例子上可以佐证。

人天生有两种,一种自己无才,却善于组织那些有专业特长的人;另一种是只能被人赏识被人发掘的,恃才傲物的那类。“无才制人,有才制于人”这句其实包括了所有的用人智慧


(2)逆反思维
我独爱《长短经》,其十三是非篇别开心裁就是一下正反思想的碰撞,如果学会这种正反双向思考的人,才会缜密
(是曰)陈登为吕布说曹公曰:“养吕布,譬如养虎,常须饱其肉,不饱则噬人。”
(非曰)曹公曰:“不似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人用,饱则扬去。


(是曰)《论语》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非曰)《易》曰:“穷则变,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是曰)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
(非曰)古语曰:“贵不与骄期而骄自至,富不与侈期而侈自来。”


(是曰)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赏则人不足,人不足则怨长”
(非曰)文子曰:“罚无度则戮而无威,赏无度则费而无恩。”故诸葛亮曰:“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比如我现在的工作,都是别人报给我各种华丽图表和分析的项目资料,如果你顺着思路看,你肯定被其分析误导,因为那些盈利分析,在数据采集上都是可信,只需在几个微不起眼的系数上稍微动些手脚,那么结果不同。
为了保证零失误,我都是拿到项目先想:如果这么好的事,怎么轮到报到我这里?  然后我只取材料中的原始材料,宁愿自己重新分析一遍,我无法做到逆反思维到站在对方角度看到对方给我埋的坑,那么我做的只能是而不看对方分析,免得受误导。

(3)逆向思维
司马光砸缸就是典型的逆向思维,正常思维是怎么把人拉出水,但司马光釜底抽薪般,直接砸泼缸,让水自行流出,从而解除了困厄。顺便说下,三十六计中的欲擒故纵、釜底抽薪、围魏救赵都属于逆向思维的计谋,还有孙膑的减灶之法、诸葛亮的空城计,都是抓人惯性思维漏洞,忽然来一次逆向思维方式,让人防不胜防。

众所周知,现代的市场销售,一般的方法都是低价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培养客户偏好后再说提高利润问题,频繁的活动和促销是打开市场销售的好方法。  而奢侈品定价思路正好相反,就是高价高档,如果频繁促销,太轻易拿到折扣,那么会使得品牌受损。

跟普通的市场经营思维不同,犹太人认为78:22是大自然宇宙法则,空气中的氮和氧比例为78:22,人体水份与其它物质之比也是78:22,这一原理运用在商界,便是:78%的财富掌握在22%人手里,同样78%的生意来自22%的特定客户。这一原理在城市广场上的运用便是,从定位、价格、层次上,要把78%的精力用在22%的最主要客户身上。   2000年,我对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商铺定位,就提出78:22定律,走高档奢侈品街路线。

逆向思维在科学和创新上,应用就更多:传统的破冰船,都是依靠自身的重量来压碎冰块的,因此它的头部都采用高硬度材料制成,而且设计得十分笨重,转向非常不便,所以这种破冰船非常害怕侧向漂来的流水。前苏联的科学家运用逆向思维,变向下压冰为向上推冰,即让破冰船潜入水下,依靠浮力从冰下向上破冰。新的破冰船设计得非常灵巧,不仅节约了许多原材料,而且不需要很大的动力,自身的安全性也大为提

(4)换位思维
所谓的情商就是一个思考习惯问题,只有经常能站在对方立场考虑问题的人才有情商。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拦将永远不能回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这个父亲实际教给孩子的是换位思考的道理,也是教给孩子情商。如果吵架时候,能想起这个男孩的故事,那么这段就没有白录进来。

经常我们看到美女嫁给一些相貌平庸的男人,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活好,要么就是这些男人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那么好条件的女人能喜欢自己什么,看清自己不足和缺陷,用体贴和耐心去做其他男人做不到的细活,使得这女人慢慢养成依赖的习惯。

而一个骄傲的美女大多有点红颜薄命,就是因为心高气傲的她,不能想象在新鲜感褪色后,在男人眼中,美女未必有一个新鲜的女人那么大的吸引力,就只那么支楞地高傲地站在原地等着对方无穷无尽的付出。  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也没有一份本钱可以吃到永远,人必须不断自拔与更新。

(5)绕障思维:
小时候,我有英语单词背诵遗忘症,也就是说,如果我跟其他人一样,早晨拿着本英文书,跑到门口的花园背单词,那么一早上下来,前面记后面忘,等我吃完早餐时,我就基本忘差不多了。  于是我找出属于我自己独特属性的记忆方式: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就在纸上一边边写英语单词,我发现,这种记忆方式对我来说,非常迅速而深刻
都知道《古文观止》是古典文学的精华,小时候想系统看一遍,但就跟大家一样,怎么看怎么看不进去,后来就想了一般方法,买了一套中华书局的原注本,逼着自己花了几个月时间把不认识的字词的释义和读音在旁边注明,这么寻找不识的字的浏览过程中,其实就把文章读了不止一遍。

绕障思维的反面是设障思维: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一书写道:“当一个女子第一次答应同一个男子外出时,她会很清楚这个正同她说话的男人对她所抱有的企图,她知道她迟早得做出决定。尽管很清楚,但她不想意识到这种紧迫性。”  这种类似于蒙蔽自己的意识回避,在生活中又何尝不比比皆是:在今天得以过去时,人们决不欲去憧想明日之忧患。在深深痛苦失意时,人们更是本能地用回避去蒙蔽自己、安慰自己。以至于时而感到痛苦是实在的,时而又感到痛苦是虚幻的,到了后来,自己都闹糊涂了、也就麻木了。

人们猝不提防或是悲痛欲绝的第一本能反应,便是自我蒙蔽的劣根性:“出于对己善良的愿望‘而把现实想象的更倾向于有利自己的一侧,”或者象上述场景,在极端矛盾的心态下,那种思维的拖延症就爆发了,这种拖延症也是设障思维一种,因为迟迟没下决定,其实就是最消极的听天由命的选择

二、 推理
论证和推理分为演绎和归纳,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论,一般来说前提比推论大,如果前提正确,推论一般没有问题;  而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由于技术上的缺陷,前提正确不一定就推断正确。

演绎论证除了数学论证,根据定义的论证一般是三段论,分别是直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和选言三段论

归纳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科学理论的假定和概率,二是主观推断的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

科学理论的假定和概率:比如预测、比如概括(简单枚举和抽样统计)比如心理学实验,科学实验,医院检查,都属于归纳推理范畴,看似步骤严谨,科学有据,但往往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和主观性,在一种严谨缜密的程序下,也可能一本正经得出谬误的结论,这就是归纳推理的局限。

类比推理的谬误前面在春秋战国的例子中举了很多,而因果推理恰恰更容易出现在现代实验程序中

比如常见的滑坡谬误就是因果论证的错误,如果一个论证依靠一个连锁的反应,但没有充足理由可以导致这种连锁反应发生,如前面所说过的下面两种意思截然相对的推断都是错误的:

“应当立法禁止网络情色作品,粗制滥造的网络情色,完全可能会导致强奸和乱伦这类犯罪的增加,性犯罪的增加会败坏社会的道德风气,从而更导致社会的法律和秩序彻底崩溃。”

“试图法律来禁止网络情色作品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构成严重威胁,这样势必会对新闻网络和媒体实行更严厉的审查制度,象类似红高粱、妻妾成群、白鹿原这些涉及情色描写的都不会再出现,随之而来的扩大化政府会禁止人们所有的思想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1)归纳推理
我一直给人推荐 《这才是心里学》,因为这本书其实只是以心理学为例,说的是科学和科学思维方式,比如其中一个例子:1973年黄热病袭击了费城,当时这城市里一个顶尖的医生叫做本杰明.拉什,他采取大量放血的方法治疗了几千例黄热病.  那么,逻辑上就可以认为他是神医吗?  

其实不然。因为医生自己认定是:“他将每一个好转的病例都归为治疗方法的有效,而将每个死亡的病例都归为病情的严重性”。没有人对他这种判定去判定,最客观的应该是统计他接收的病人总数,然后治愈的人数以及死亡的人数分别跟总收治的人对比,这才是科学的评定方法,而找出医生自我评定的谬误,这就是逻辑学干的事。

而这个例子属于逻辑学归纳论证里因果论证的例子,因果之间推理的缺陷导致错误的推理。

1999年劳尔斯用三组女士做了减肥试验实验:第一组,给一个以鸡肉、米和蔬菜做成的饼作为餐前食,看看吃了这个后主食少吃多少 ;而第二组,还是同样分量同样内容的饼,但是打在365克的水里做成汤,因为水是没有卡路里的;
前两组对比后,结果证明,在餐前喝汤的人,正餐时饭量足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于是劳尔斯兴冲冲地宣布,水没有卡路里,汤比饼饱人。

如果实验到此为止就圆满了,但是加入第三组对比后上面因果推理却紊乱了:第三组餐前食是同样一个饼,同样365克水,但是水是另外用水杯单放的,没有把饼混在水里。

第三组对比发现,吃了一个饼并喝了365克水的那组居然对比喝汤组,在餐前喝汤的人,正餐时饭量还是足足少减少了四分之一。结果劳尔斯傻眼了,嘟哝半天也无法自圆其说。实验不成功的结果,就是人类现在仍然克服不了肥胖,但现在所谓的饭前喝汤减肥的说法,其实就是从前面不完全对比的局限得来的结论,是错误的因果逻辑。

(2)类比推理
前面说过,古代诸子百家、战国纵横家以及古代臣子巧妙纳谏的“讽”,都是类比举例子的类比推理,在生活中也非常普遍

哪怕现在的段子也是类比,或者类比不当的恶搞:
工作搞不好的根本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没关系,象寡妇睡觉,上面没人;二是不稳定,象妓女睡觉,上面老换人;三是不团结,象睡别人老婆,自已人老搞自已人。

比如看这么一则新闻:“国家食药监局:为防止防止不法分子在零售药店套购、骗购含麻黄碱成分的药品制作毒品,各地即日起将对含麻黄碱成分的新康泰克、白加黑、日夜百服咛等数十种常用感冒、止咳平喘药限量销售”,因为常用感冒、止咳平喘药的限量销售多少对人们的生活会有着影响,所以新闻后的恶搞式诡辩回帖非常有趣,都属于类比推理中的类比不当的手法:

A:药价比毒品还贵,但厂家还是没有挣到钱,还不如直接做毒品卖算了。
B:食药监局:各地限购柑桔,里边含可以提炼麻黄碱类药品
C:据悉,中科院某院士已经建议全国人大禁止居民使用包括自来水,纯净水等一切水资源和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水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的,为了防止犯罪分子利用电解水的原理得到氢气和氧气来制造炸弹!此消息极为可靠!希望大家相互转告!

再比如一次论坛跟人争论出轨话题时有这么一组对话:
A:“没出轨经历的少他妈叽叽歪歪说出轨,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们都没出过轨,你们有什么资格谈出轨?”
B:“没吃过猪肉,还就不能谈论猪走路? 遵守交通规则惯了,你还就以为俺们不会逆行?啊,你以为没结过婚,就不懂入洞房? 没娶过老婆,就不知道老婆怎么用?”

如果分析起来很有趣,前面一句是“强词夺理”,把一句话从其语境中提出,让脱离语境的句意与原句所想表达的意思不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本身不错,但是这句跟后面“没出过轨就没有资格谈出轨”没有因果关联关系;而后面的反驳也恰恰是“类比不当”

有时候,你无法说理反驳一种歪理,你只有用一种更不讲理的方式去乱对方节奏。

比如当初龙永图因为房子稀缺说“每个人都想买房的观点是错误的”,我抓住男比女多的缺口,写一个一篇“每个人都想娶老婆的观点是错误的”去讽刺他的观点,其实我也是用类比手腕去对付他轻率概括的逻辑谬误,经常对付一种隐藏很深的逻辑谬误,你要废十倍的篇幅去分析,观众一般没有耐心,用类比谬误手法对付是最简单粗暴省事的。

三、判断
对于不确定事物的判断,我觉得有两个其他学科搬过来的原理比较实用:

一是可证伪性,就是说凡科学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前提,那种正反都能解释,横竖都有道理的,类似万能钥匙的恰恰是万万不能。比如说以前风靡的佛洛依德学说,如今在心理学地位越来越低,就是它不预测都是事后解释,但你没有一个标准判断它的解释会不会出错,而对照的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彻底的否定了牛顿力学中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说法,相对论并不是推翻牛顿定律,而是恰恰指出其实它有个范围,同样相对论也是可修正的,这才是科学进化过程,而不是圣经一句可以普济万代。

如果从科学领域推到日常,就是辩论、思辨和换位思考,本杰明富兰克林是这样教侄子怎么选妻子:“如果你忧郁不决,就列出所有理由,把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分别记录在一页纸的两栏中。深思熟虑两三天后,用一种近似代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看看每栏的理由和动机是否具有相等的权重,如果两侧栏的支持和反对的理由势均力敌,那就分别从两栏中消除;如果一个支持的理由抵得上两个反对的理由,就把这三条都消除;反之亦然,当你消减到最后,剩下的,你就会明白哪一栏剩下的理由多……遇到重要的事或拿不定主意时,我通常都是用这种方法。好笑的是这种分析方法恰恰是我最喜欢用的现代战略分析手段的TOWS分析法和QSAM定量战略计划矩阵,简直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

二是聚合性原理,这是从就是说如果不同渠道的消息都指向同一个结果,但各渠道直接没有联系和因果,虽然每个消息都有缺陷不足以成立,但这共同的指向,可以视为可信的。
举个例子,最初众多的心理学实验室都指向影视暴力内容会增加儿童的暴力行为,但是影视业的大佬开始联合反击,他们发起了一场误导公众的运动,电视网不断挑出实验室的瑕疵,暗示只要证明这些研究室的研究过程中存在瑕疵,就足以引发大众对此聚合性证据的怀疑。

所以他们找出一个问题:挑选的儿童组,观看暴力节目的数量和儿童攻击行为的相关,还存在第三条件的因素:就是他们挑选出来的这些儿童是否本身就比其他儿童多些暴力因子,就是说,也许更多更有攻击性的儿童参加了实验,这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扯不清的话题。

最终还是由于众多实验室,都采取两组儿童分组,分为看暴力电视和不看暴力电视,暴力行为对比,这种所有全国实验室的聚合性证据,以及驳斥了电视网的反击论调。

事实上,人类也很擅长用人性不圆满的细节去否认这个人做事的正义性,比如公知被抓嫖娼是否就代表了他们的一些见解也就跟着毫无价值,还有就是代理律师一些个人违纪行为被揭露,是否就代表被委托人一无是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15 23:28 |只看该作者
小青蛙真有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16 08:08 |只看该作者
字太多,压根不看,写点轻松的吧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16 08:32 |只看该作者
这个才是青蛙应该干的专业,跟段教授有一拼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16 09: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读了半天,才读了一楼。记号一下,回头接上读。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16 10:39 |只看该作者

以前准备把逻辑、哲学、经济学等最最实用的知识点,各用三篇写完,可惜我这逻辑都这么深入浅出了,都没有人看。后面工程就放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16 12:11 |只看该作者
别叫青蛙了,叫牛蛙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16 12:24 |只看该作者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0-11-16 12:11
别叫青蛙了,叫牛蛙吧

主要是论坛斗嘴后,加强理论学习的产物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16 13:50 |只看该作者
老天,请容许我说句实话,你看起来一点文化也没有,没想到知道那么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16 13:55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0-11-16 13:50
老天,请容许我说句实话,你看起来一点文化也没有,没想到知道那么多。

晕,你不是老红袖的吧。谁不知道小青蛙,就是小黄文都写出学术的感觉出来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16 14:04 |只看该作者
方明镜 发表于 2020-11-16 13:55
晕,你不是老红袖的吧。谁不知道小青蛙,就是小黄文都写出学术的感觉出来的人。

我对他的判断哈,你一两句话颠覆不了。
他的文字从来都是走的公文路线,文学性微乎其微。所谓文化,就是人文化成。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16 14:08 |只看该作者
有期啊 发表于 2020-11-16 14:04
我对他的判断哈,你一两句话颠覆不了。
他的文字从来都是走的公文路线,文学性微乎其微。所谓文化,就是 ...

是吗?我倒是看过他很多文学语言的文章,只是他现在不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16 14:11 |只看该作者
方明镜 发表于 2020-11-16 14:08
是吗?我倒是看过他很多文学语言的文章,只是他现在不写了。

咋啦?你觉得他是神仙,不容许我说他是蛤蟆?这需要商榷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16 20:30 |只看该作者
学习青蛙涨姿势的力作,这洋洋洒洒的,也只有段教授能匹敌。。。。。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