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沙贝 于 2020-11-14 14:03 编辑
我是第二次去平遥,学习摄影的我就拿定主意不跟随游人走旅游线路,我要深入真正的历史民居走读平遥。除了根据政府挂牌的历史建筑标志以外,我一直茫然的跟着感觉走,始终走在平遥的小巷里,于是我终于有机会遇到了毋大爷。 毋大爷年纪78岁,他与我的偶遇也属有缘,正当我东张西望不得要领的时候,他在我的背后出现,问我:“是不是想看真正的古宅?”“那当然想”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他对我说:别听那些导游的,那些个旅游点没几间是老房子,我带你走,保证你看到和拍到真正的古宅。于是我就跟着他向他家的巷子走去,边走,他边如数家珍的唠嗑:
清道光年间,毋可瑜,弃农经商,做票号发迹,旅游点日升昌票号曾是他的祖业。他带我去他们家始有300年历史的大院,咸丰年间,他的祖辈毋可瑜之子毋侠贤中秀才,21岁时,子承父业,主持兴建了今之“故居”的正院,当年农家小院即成了“故居”中的东跨院。东跨院的那间古窑洞自然是毋氏家史中珍贵的实物遗存了。正院宅门建在八卦巽方,六柱式悬山顶门楼面东而立,额书“霞蔚”.;院内宏伟的五问南厅以袭人的气势,正对着高台基上的内宅门:内宅门(1960年毁,仅存基座)同样用六柱,悬山式,后檐原有转扇门遮挡视线,里外院的两厢,均有三三对应的明装修木构瓦屋,居北的则是5间高大的砖碹窑洞;从大宅门外的巷口到正窑左前方通向窑顶的砖砌台阶,总共是一段“5”形的路线,一路上层层迭进,步步登高,愈走愈宽阔,愈进愈清静。 我真是开了眼界,我最为感兴趣的是大爷说的古宅建筑的防震、防盗、排水设施等特点,毋大爷还羞愧忏悔的说,祖业的雕梁玉砌都被他在文革中亲手砸毁了,他是毋家的败家子。毋大爷自责的同时还是很认真指着一个已经模糊的历史标记说:民国 的一支部队司令部曾在他家大院设立,你看看大门上还可以看到国 徽的轮廓。这些都是历史遗迹,我拍下了。
图为毋大爷拉着400年旧宅子上马石上的铁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