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人曰:晋的司马氏得天下,老百姓心里没啥感觉,封建专政,谁当权都是一样,只要不饥寒交迫,不兵荒马乱就都是好皇上。文人士子不一样,他们认为,魏的江山是老曹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削了蜀汉,平了东吴,扫荡了天下的狼烟,容易么。司马懿老贼装衰卖呆,趁主子出了皇城,你就把大权抢夺了来。文人士子们生气啊,怎么可以这样弄嘛。曹氏父子虽然有篡汉之讥,但东汉已是乱世之末,改朝换代势在必然,老张家不来做主子,老李家也会上位,就看谁的本事大了。再说曹氏父子三人武功了得,文治也数得着,建安风骨不就是依着人家起的么。司马家算老几,除了阴谋就是刻毒,先把朝野愤愤不平,侧目而视的人扫除殆尽,然后腆着脸去求贤,你不靠拢我,就给你颜色看看。司马氏父子三人相比曹氏父子三人差了几个州县去。 西晋初期,竹林七贤是对抗司马氏政权的主要代表,见于史载的还有李密和皇甫谧。嵇康等人因为拒绝合作掉了脑袋,还有二三子被迫委身投靠了当朝。触目惊心的教训使李密和皇甫谧精能许多。李密搞了一个《陈情表》,皇甫谧弄了一封疏奏,理由虽然不同,心志却是相同的。
司马氏的治国理念谈不成忠和义,所以就从孝上下功夫。李密也就从孝字入手,说祖母刘如何生命危浅,离不开孙子照料,皇上以孝治天下,如果强逼我任职,哪里还体现出孝道呢。皇甫谧应对得更绝,干脆耍死狗,说自己早年就有残疾,近年又服食了毒烈的寒食散,如何的羸弱不堪,如何的惧死于道,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如何能帮助皇上打理政务呢。
皇甫谧不想为官还有个重要因素,就是专心著述,这也是文人“立言”的重大志向。有了他的搜罗撰集,很多历史资料得以流传,很多学术著作得以阐释。如今的学术界公推他对于晋以前的针灸学综述整理方面居功至伟。如果勉强应征赴任,身有残疾,惹人嗤笑不说,政务的繁忙必然分心妨于著述,政治集团多出一个冗人,学术界里却少了一个巨擘。
皇甫谧能活到六十八岁,可见他的身体并不像上疏里描述的那样孱弱不堪。他和李密从本质上就不一样,李密是三国蜀汉政权的旧臣,宦海浮沉,历经颠簸,又见司马氏殊非明主,他不想去趟那一遭浑水;皇甫谧除了恶心晋室,关键是挚爱自己的学术事业,功名不能求得,立言总还是行的,言之煌煌,立德自然就蕴含于内。皇甫谧生前绝没有料到,他在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特别是医学界占了如此重要的位置。
历代统治者可以压迫无闻无问的老百姓,但不可以欺诈有见识的文人,因为文人可以为百姓代言,他们懂得道理,他们知道兴废的机关。晋的二王八司马之乱导致了西晋的毁灭,毋容置疑,伍子胥的东门悬目还是洞察秋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