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出书已成为一种时尚
文/郑天良
在我家的书柜里除了很久年前买的“四大名著”等书之外,差不多都是10多年前因为加入了“晚博”,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博友,获赠了不少他们自费出版的书籍。这些书都是珍品呵,市场上是买不到的。
其中要数江苏省作协老作家许国江老师出版的书最多,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诗歌等10余种,称得上是我们文友中的高产高质量作家。读许老的作品,每一篇都让你受益匪浅。其次是王志林老师的系列童话集,童话是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如:“三只蝴蝶”,”小猪的太阳伞”,”会飞的羚羊”,”飞虎与黑狼”以及散文“西陲随笔”等。张鸿老师的“荒原梦忆”很早就出版了,最近又在筹备出版一本新书。
我的书柜里还有江都9位作家的丛书计9本,江都的“七弦三集”。张庆的“古城情思”。王广权(老忙)的“老忙拾趣集”。丁春滋的“桑榆漫笔”。张有志徐艳秋的“悠游岁月”。刘存南(七步斋主)的”橄榄集”。高忠悆(高高兴兴)的“六六届的人生路”。还有扬州七老博的诗文选“微霞满天”。莲藕之乡宝应的一些文友的作品。总之,文友的赠书占了书柜80%的地盘。
钱国金老师(谷金)的新书“古运河之缘”估计也快问世了。
我也算是一位喜欢爱赶时尚的老人了。在2014年2016年分别出版了“儿时的夏夜”和“五月槐花香”两本书。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说到这辈子办了二件大事,其中一件便是指的这两本书的出版。
人生一辈子,即便你活上100岁,也不过3万6千5百天。最后总是要与这个世界“拜拜”的。古代的名人,如果没有自己或他人著书留传下来,后人有谁记得?趁我们自己还健在还有写书的能力,何不把自己一生的经历记录下来写成书,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本书,酸甜苦辣哪样没经历过?然后留给自己的子子孙孙,一代一代传下去,我看这比什么都更有意义。
至于有人会说自己”写的不好,拿不出手”。也有人担心出版书籍很麻烦,不会编辑。现在简单了,假如你的书印的多,可以通过出版社。如果只印几十本,可以交给他们“激光打印”,其效果不比出版社出的书逊色。
自己花钱出自己写的书,只要自己认为好就好,甭管别人说三道四。再说岁数不饶人,时间得抓紧。有一本或几本自己的“孩子”在身边,闲下来翻翻看看回忆回忆,每一篇文章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津津乐道,乐在其中。
2019.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