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是岁,龙门王通诣阙献《太平十二策》,上不能用,罢归。通遂教授于河、汾之间,弟子自远至者甚众,累徵不起。杨素甚重之,劝之仕,通曰:“通有先人之弊庐足以避风雨,薄田足以具嚥粥,读书谈道足以自乐。愿明公正身以治天下,使时和岁丰,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也。”或谮通于素曰:“彼实慢公,公何敬焉?”素以问通,通曰:“使公可慢,则仆得矣;不可慢,则仆失矣;得失在仆,公何预焉!”素待之如初。
弟子贾琼问息谤,通曰:“无辩。”问止怨,曰:“不争。”通尝称:“无赦之国,其刑必平;重敛之国,其财必贫。”又曰:“闻谤而怒者,谗之囮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大业末,卒于家,门人谥曰文中子。
释义:这一年,龙门地方的王通到长安来,在宫阙外献上《太平十二策》,隋文帝不能采用,就打发王通回去了。王通就在黄河和汾水之间地区设馆授徒,弟子从远处来的很多,朝廷屡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去。越王杨素很器重王通,劝他出仕做官,王通说:我有先人留下来的旧房子足以遮蔽风雨,瘠薄的田地足以供饮食,读书谈论道理足以自己快乐。但愿您能端正品行去治理天下,使时令调和年岁丰稔,我也就跟着受到很大的恩赐了。我不愿意去当官啊。有人向杨素谮害王通,说:那个王通确实是轻慢您啊,您怎么还这样礼敬他呢?杨素就去问王通,王通说:假设您理该受到轻慢,那我做的就是正确的;您不应该受到轻慢,那么就是我的过失,正确和错误都在我身上,您何必干预这个呢!杨素释怀,对待王通仍然像以前一样。
王通的弟子贾琼问师傅如何平息诽谤,王通说,不去辩解。又问怎么去阻止怨恨,王通说,不去争论。王通曾经说过:不轻易赦免罪行的国家,他的政刑必然是公平的;加重聚敛的国家,他的财富必然贫乏。又说:听到诽谤就发怒的人,是在诱导进谗言;见到赞誉就喜欢的人,奸佞就得以引接,杜绝引诱远离牵缠,谗言和奸佞就远离了你。
隋朝大业末年,王通死于家里,他的门人弟子追谥他的名号为文中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