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9-2-27 22:07 编辑
难忘的油茶面儿
去商场或超市购物,偶尔还能在货架中看到包装精美的油茶面儿,于是,一股久违的、酽酽的香味便从久远的岁月扑面而来。
也许是口音的习惯,我们北方人在说自己喜好的事物或吃食时,后面都加个“儿”音。譬如,把心爱的孩子叫成“宝贝儿”,把腊月二十三叫成“小年儿”。好吃的东西带“儿”音那就更多了,糖块儿、麻花儿、瓜子儿、鱼片儿和猪蹄儿等等。想当年,油茶面更属于平常人家鲜见的奢侈品,人们理所当然就他叫成“油茶面儿”了。
初识油茶面儿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还没有上学。那时爷爷住在我家,母亲每天很早就去生产队上班,为了让爷爷能吃上早餐,母亲着实费了不少心思。有次月末母亲发工资,买回两个用黄纸包的东西。我和弟弟以为是瓜子儿或者糖块儿之类的好东西,趁母亲不注意,便把纸包偷偷打开,打开后十分沮丧,哪是什么好嚼嗑儿呀!里面竟是一包黄糊糊的干面子,但凭嗅觉我和弟弟猜测,这不是什么药面子之类的苦东西,因为纸包打开之后,满屋子都荡漾着浓郁的香味儿。
第二天早上,我和弟弟还没有起炕,就被一股更馥郁,更诱人的香味给醺醒,只见母亲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碗放到爷爷面前:“爹,昨天我发工资了,特意给你买的油茶面儿,一会儿趁热喝了吧,碗放到厨房,等我中午下班回来再洗。”说完母亲穿上外衣去生产队上班了。
之后的情景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却。只见爷爷用羹匙搅了搅碗里稠稠的东西,把嘴凑到了碗沿儿边上,开始吸溜溜地吮了起来。我和弟弟把下巴搭在枕头上,专心致志看着眼前的一切,碗里飘出的诱人香气一股脑地涌进我和弟弟的鼻腔。嘴巴不自觉地发出了“吧嗒,吧嗒”的响声,枕头上淌满了我俩的哈喇子。
爷爷听到了我俩的吧嗒声,再看了看我俩的表情,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把剩一半油茶面的碗放到炕沿上,让我俩赶快把衣服穿上。
我和弟弟实在抵挡不住那股诱人的香味,你一羹匙,我一羹匙地喝了起来,那酽酽的油茶面儿从嗓子眼儿一直香到后脚跟。眨眼之间碗便见了底。我把碗端到厨房,再用舌尖儿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弟弟扯住我的衣服祈求地说道:“二哥,明天让我也舔一次行吗?”
由于怕母亲知道,从第二天起,我和弟弟再没有抢食爷爷的油茶面儿,但我和弟弟偷偷立下盟约,那就是每天轮流舔碗,不管碗底儿剩的多与少。
直到长大以后,别人都说我舌头长,发音含糊。我琢磨着,这与我小时舔食碗油茶面儿有很大关系。
上初中时,我和林场的其他孩子一样,都要到山下镇子的学校住读,这时油茶面儿才正儿八经地走进了我的生活,但那可不是正版的油茶面儿。
记得那时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林场人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至于富裕到随便给孩子们买油茶面儿的程度,于是家家的大人都给在山下住校的学生制作山寨版的“油茶面儿”。
商店里卖的油茶面都是用牛油把面粉炒熟,翻炒的过程中放些绵糖、芝麻和碾碎的花生米等,而林场女人们用土法炒的“油茶面儿”就是猪油炒面粉,再到商店买包花生米用酒瓶子碾碎后兑进去,最后放些糖精了事。这样山寨版的油茶面儿较商店买的油茶面在味道上要差十万八千里,但对于一个在林场长大的孩子来说,能吃上油茶面儿,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厚遇了。
周末放学回林场,母亲也像别人家一样,用土法给我炒了些油茶面儿。有了小时候舔碗沿的经历,一听到油茶面儿的几个字我就感到亲切,当听到母亲要亲手给我炒油茶面儿时,我的脑袋都要乐开了花。周一早上,我乐颠颠地拎着母亲给我炒的油茶面儿赶回学校,那一天老师讲得是什么内容我都不得而知,就盼望下午早些放学,回宿舍美美地品尝一下那馥郁的,久违的油茶面儿。
等油茶面儿用开水漆好后,我并没有嗅到小时那种诱人的味香。等吃到嘴里,突然觉得有股辣了吧叽的味道。我开始琢磨,是因生活改善,我的口味也提高了吗?不,绝对不是。我又吃了一口,细细品味,还是那种辣辣的味道,很难下咽。我耐住性子把那碗油茶面吃了下去。等晚上自习课时,我就觉得恶心,眼睛冒金星。第二天晚上,我又吃了一碗,还是相同的结果。
周末我返回林场,和父母说了此事,却被父亲恶毒地呵斥了一顿:“你个没良心的东西,你母亲辛辛苦苦给你炒的油茶面儿,你不感激也罢,结果还说吃了恶心,你把剩下的油茶面儿拿过来,我吃一碗试试。”
吃完油茶面儿,父亲就出门溜达去了,半个小时以后,父亲耷拉着脑袋进了家门:“孩儿他妈,快把那剩下的油茶面儿扔给狗吃吧,不知怎么的,我吃了也恶心,想吐。
后来母亲和我闲聊时说道:“小君,现在想起来我还觉得对不住你,那次我给你炒的油茶面儿用的猪油是从邻居家借的,炒面时就有股哈喇味儿,我没在意,妈妈险些害了你。你知道吗?咱家的狗吃了那破玩意不大一会儿就原地打转,钻进窝里三天都没出来。”
事过之后,母亲不再用土法给我炒油茶面儿,她硬是从全家的花销中挤出一部分,每月给我买几斤正宗的油茶面儿。从此,我大脑记忆的细胞中又增添了不少那稠稠的、诱人的味道。
前些日子,我从超市买回几袋包装精美的油茶面儿,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用开水漆好,然后一点一点地,细细地品尝。无论我怎样挖空心思,回忆着早年用舌尖儿舔碗底儿的经历,但始终找不到当年的感觉。味道要逊色许多。
我琢磨着:味道也许还是陈的香吧。
作者简介:有声文学《北方岁月》公众号主。公众号为x45851733 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出版过兴安系列散文集《兴安记忆》,长篇小说《山民》。文章散见于《人民文学》、《延河》、《雪莲》、《辽河文学》和《岁月》等刊物,有文章被《读者》等杂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