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天下白
我和马哈哈是在雪山徒步中认识的,可以说是有雪山缘或雪地缘吧。我俩户外拍摄思路也大同小异。大自然是主角,人是陪衬。我认为这个主导思想是对的。人要敬畏大自然,而不是战胜大自然。如果总以为人是主角,大自然是陪衬,那就有藐视自然的妄念和违背天道的意味。
我始终认为大自然是最壮美的。因此我的镜头里几乎不想融入人的身影,总觉得这多少会破坏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
比如下面这张用手机拍的雪景图,就是想通过山水画的表现方式来展现雪景的画面美。
马哈哈略有不同。他也崇尚自然,敬畏自然,只是他的镜头里常常融入的不是纯粹的大自然,而是自然与人。但中心是很明确的,大自然永远是主角,人永远是陪衬。
比如他用广角拍的4040铁湖达坂,我看见的只是雪峰和山谷,非常壮美。反复端详若干次后,才发现照片的右下角还有几个人,似有似无,若隐若现。充分体现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渺小到接近于虚无。
而马哈哈拍的博格达峰,就容不得人的存在了。博格达是一座神灵之峰,人怎么可以与神并肩为伍?
尽管有不少人曾登顶博格达峰,但这只是一两次而已。有的人常常不在意用词,炫耀他曾战胜了博格达峰。请务必谨慎思考,登顶不等于战胜。战胜某某峰一说,显然是不够冷静,欠思考的,是一时的兴奋和冲动。若作为激励自己的一种修辞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种科学常识而言,那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登顶一两次就是战胜了?其实你所看到的博格达峰只是九牛一毛而已。若以为窥一毛而知九牛,那也太猴气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以为跳出了如来佛的手心,还在五指山下撒泡尿证明他的能耐,哪知五指山正是如来佛的手掌。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的就是这种类似的状况。
连聪明机智的孙悟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何况我们这些仅仅有些耐力却并不很聪明的徒步者呢?爬山登顶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增长智慧,健康体魄,锻炼意志力的。再深一点,也可以说是来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
马哈哈喜欢用广角镜拍一个人或几个人。通常都是远处或较远处的背影。这也是被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
他拍的《追》,就是雪山徒步领队的一个远远的背影,头顶着刺眼的阳光向前跋涉。领队是领头羊,他拉开一定的距离就是想让队员能紧随其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能从这张照片中看到它的画外音:“要追上领队,不能被丢下!”
一般人通常都喜欢拍人物近照,面部要清晰,笑容要灿烂,并设计了许多动作和姿势与之配合。若从我和马哈哈的角度看,这叫喧宾夺主,伪装生活。因为这不是生活本身。生活是怎样就是怎样,而不是应该怎样。就像眼前的蓝天白云,蓝天是因为空气纯净而蓝,白云是因为森林中的水气蒸腾而成。蓝天不是用画笔刷出来的;白云不是从棉花地里摘来的。大自然里的一切自然现象都来得自然而然,不会有雕琢的痕迹。这就是我们人类要向大自然师法的地方。
马哈哈拍人物有远景也有近景,但取法大都自然天成。比如他拍的《窥谷忘返》,主角与陪衬是分明的。山谷湖泊是红花,人物是绿叶。
此外,他拍人物近景,突出的也是自然而然,毫无做作。在我看来,下面这张照片可以和《蒙娜丽莎的微笑》媲美,尤其是那双手的摆放。
再来欣赏一下马哈哈的《归途》画面:晚照西悬,乱云飞渡;疲惫而有序的队伍和颀长的身影……可以说,《归途》的意境将雪山徒步的意义画面般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在户外徒步,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为了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学到一些我们人类所不具备思维意识,获取一些认识万物的规律和法则。用以提高完善我们还不成熟的世界观和宇宙观。
徒步的意义还在于敢于设想乃至遐想。若鱼和熊掌兼而有之,岂不锦上添花,你我何乐而不为?
201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