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多年来到此处。店门口的接待是一位风韵犹存的半老徐娘,一口细声的沪语与甜甜的微笑,给人宾至如归感。这里好像依旧是上海本地老克拉的所爱!殿堂内基本是满席位,值得庆幸是老年人与年轻人对半,没有中餐馆的喧闹嘈杂声,有的只是细细的吴语乡音。当年的意式西餐在沪上只能算中档的餐厅。今天已经走上了高雅曲调,罗马风格!记得当年它开在淮海路东湖路转角上,尽管是在如此显眼位置,因为它的门面与招牌实在太小,是走过路过容易错过。在那疯狂的十年间,每天早上店面专门开了一个小窗户卖大饼油条!
记得当年父亲带我去吃西餐时,餐碟颇为简陋!给顾客的标准餐具是,刀叉勺子+筷子。典型的中西结合。殿堂内还挂有毛祖爷画像与“为人民服务”标语。当年炸猪排0.25元,葡国鸡0.65元。今天同样的菜品几乎已经150倍的价格。
文革后此地也曾是一批所谓文人骚客附庸风雅之地,留下的墨点不少。
今天的“天鹅”早已不少儿时的样子,同样的场景。当年是父子同行,今天也是父子同行。但是早已物是人非也,值得庆幸的是。“天鹅”的味道依旧是原来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