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可能很正能量,但标题就替中国人悲哀了。
中国文化至少从建国开始,就是政治快餐和阅读快餐,而没有重磅文字出现。特别是智能手机之后。
在德国,看过很多人家里放着《老子》《庄子》,可是在中国,现在还没事翻翻这两本书的人请举手,或者,根本没读过全文的,请举手。
读书,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这句话不是夸大。书中自有啥啥啥的咱老祖宗说的很清楚了。开卷有益,哪怕是最无用最下流的书。金瓶梅翻多了都能了解宋代运河生活,甚至特么的对夫妻生活都有帮助。
至少对我而言,读书比吃饭勤,宁宁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书,随身带着的,三样,钥匙,用来回家;手机,用来联络,阅读器,用来读书,而且只要在家,还是喜欢翻纸质的,有抚摸感和亲切感,阅读器纯粹为了携带方便。
生而有涯学无涯,有涯与无涯,也是辩证关系。
不读书,活着干嘛?
这标题给了所有初中以上文字水平认字三千以上的中国人,一个嘴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