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9| 8
|
论大唐那些阔气的诗人 |
天涯狂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唐朝,特别是盛唐,诗人们一般都很有钱,或者说至少有钱过。
比如李白,二十三岁出蜀游历天下,他老爸一次性就给他黄金三十万两。三十万两黄金在当时是什么概念?盛唐物价极其便宜,当时上好的白米一斗三文钱,一两白银等同于一千文铜钱,一两黄金等同于五十两白银。 杜甫的家境也不错,他爷爷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他老爸当过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所以杜甫能一方面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一方面紧跟时代潮流,这从他六岁时观看开元盛世宫廷第一舞人公孙大娘的剑舞而写下《剑器行》一诗,就可以看出来。 大唐的很多诗人不仅有钱,而且有政 治地位。 诗佛王维,官至宰相。 诗客贺知章,银青光禄大夫。 诗魔白居易,太子少傅、刑部尚书。 诗仙李白,供奉翰林。 诗豪刘禹锡,加校礼部尚书。 发布《讨武氏檄》帮助徐敬业起兵对抗武则天的骆宾王,官至侍御史。 边塞诗人高适,历任淮南、剑南节度使,爵至渤海县侯。 ....... 大唐的很多诗人不仅有钱有政 治地位,而且还多才多艺。 比如开元年间,几乎所有的诗人都精通音律,王维能编曲,李白写过《清平乐》三首为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配乐、白居易自己就养了两名歌妓樊素和小蛮,这两人在白居易的调教下,成为舞林高手,有诗赞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杜甫的音乐鉴赏力也极高,不然怎么能写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经典之作? 除了音律方面,李白还有超群的剑术,《侠客行》中所描述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就是他一种理想写照。 王维,书画双绝、慧定并修。他不仅能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或清新或雄壮的诗歌,一手翰墨丹青,连苏轼都拍案叫绝。更难得的是,在儒家根深蒂固、道家大行其道、佛家后来居上的唐朝,王维能做到“三教合一”,将三教精义融于一身。 其他诗人,诸如元慎是围棋高手,李商隐善鉴玉器......不可胜数。 有钱、有地位而且多才多艺的唐朝诗人,大多少年时就喜欢游历天下,所以成名甚早。骆宾王因写出《鹅鹅鹅》一诗,七岁就被成为神童,王勃十四岁写出《滕王阁序》,白居易十五岁写出《赋得古草原送别》,惊得顾况前倨后恭。李白的粉丝汪伦,为了和李白见上一面,写信给李白,说我们这里有桃花十里,万家酒店你愿意来做客吗?李白欣然前来,来到此处一看,才知道原来所谓的桃花十里,是指一个方圆十里的桃花潭,所谓的万家酒店,是指一个姓万的老板开的酒店,不过李白感汪伦的盛情和豪爽,还是在汪伦家住了几天,汪伦不仅好酒好肉招待李白,李白临走的时候,还带领当地几千名群众夹道欢送,把李白感激得不得了,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让汪伦沾着名人的光名垂青史。 那么,盛唐的诗人,为什么能这么牛呢? 首先,盛唐有钱。 从贞观到开元年间,唐朝的人口和财富累年递增。 这得益于唐朝的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 唐朝武功赫赫,一代接着一代东征西讨,南战北伐,唐太宗李世民打不下高丽(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唐高宗李治继续打。武则天没能使契丹、突厥降服,李隆基就训练雇 佣兵,派哥舒翰、安禄山挥师甘肃新疆...... 所向披靡的唐朝铁骑,打得高丽、吐蕃、大食、波斯等国,年年来朝,岁岁纳贡。甚至,唐玄宗一度有派人跨过红海,打到罗马的念头。 强大的军事力量,使唐朝可以肆意掠夺周边其他国家的财富。 在这个基础上,唐朝通过丝绸之路,搞起了入超式的单边惠利贸易。 唐代大力开发农田水利和纺织制造。当时各种生产工具都是世界领先水平,甚至可以说已经有机器的雏形了。 开发农田水利,使粮食充足,开发纺织制造,使丝绸和瓷器愈发精美,畅销欧洲。将盐铁的专卖权收归国家,使赋税大增。 这样,大唐在内在外,工商农三个产业齐头并进,市场交易空前繁荣,杜甫有诗赞盛唐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除了军事实力强大,经济发达之外,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和科举取士制。这使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贵族子弟不能再依靠出身而获得高 官厚禄,有真才实学者可以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加上从唐高祖到李隆基执政中期,唐朝名相能臣辈出,政府相对清廉开明,所以这时的唐朝,政通人和,三君用命。 所有的这些还不够,要产生众多伟大的诗人,唐朝,还要加上多元的文化。 李氏有胡人血统,为了君临天下,李家就假托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因为李耳曾给孔子将过课,是圣人的老师,李家是圣人的老师的后人,那么他君临天下,名正言顺。 由于假托是李耳后人,唐朝不像汉代那样,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唐朝除了尊崇四书五经外,同样重视道家清静自然的思想。这让大唐,对于隐士、狂生、方家之流,多了几分宽容,这几分宽容,造就了百花齐放的文化氛围。 单就诗歌来说,唐朝虽分为山水田园、边塞、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各派,但各自有取长补短,相互进步。比如边塞派诗人岑参,他的诗歌,不仅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雄壮,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李白式浪漫。 可是盛唐的诗人,早年得意,晚年却大多不如意。 即使是后来当上了宰相少傅的王维和乐天居士,两人在仕途上也频频遭遇贬谪,其他人更不用说,李白赐金还山,流放夜郎,杜甫茅屋四漏,客死牛炙。晚唐的陈子昂,甚至发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么愤恨的感慨。 那么大唐这些阔气的诗人,为什么最后没几个景气的呢? 第一,很多诗人少年得意,所以目空一切。 你比如初唐四杰之首王勃,为了一个虚名,竟然把逃犯收留在自己家中,最后害怕事情败露,又把逃犯给杀了。 李白当上翰林,本来是皇帝的秘书,可他天天不上班,醉酒成性。 封建社 会,可以欣赏诗人的才华,却不会纵容诗人的狷介。这是诗人的第一个悲哀。 诗人的第二个悲哀,是政 治上幼稚。 比如刘禹锡,以为只要靠皇帝,就能战胜把持朝政多年的权臣,他想造福于民,却不懂得发动人民。他想政 治清明,却不懂得政 治黑暗。 诗人的第三个悲哀,是他们或多或少,都摆脱不了名利之争。 李白,不愿意走科举入仕的道路,就假装要做隐士,要走终南捷径。如果没有玉真公主的推荐,恐怕李白是不能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么痛快的心声的。 白居易,有人说他是痴情种子,苦恋邻家湘灵,可是湘灵为白居易终身未嫁,白居易却三妻四妾,歌妓成群。更有甚者,在公主可改嫁七次的唐朝地球,白居易居然为了维护儒家礼教,暗示一代才女关盼盼,应该殉夫自尽!这与他《观刈麦》和《卖炭翁》中,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可谓相去万里。 诗人毕竟只是诗人,盛唐造就了众多一流的诗人,可诗人们却无法阻止大唐的日薄西山。 我相信诗人们对文学的爱好,是最纯粹的,因为他们什么没见过?一个个腰缠万贯,紫袍加身,天子呼来不上船,声名早传红尘间。 我更相信,比诗更能感动人的,就是诗人们,那阔气却不景气的人生。 |
| ||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