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乌蜂 于 2017-10-16 23:00 编辑
下雨天,最好的消遣休闲方式还是一泡茶一段音乐,很适合本胖如今心境需求。把身心放松下来,把情绪缓缓归落,这样,即便是有些生活的纷杂,也能因此而过滤。。。
骨子里本胖是一个很随性地人,加上兴趣广泛见闻颇杂,所以本胖对待事物的态度就变得不太“专一”,很多东西都是兴之所至随意而为,这样的结果势必就让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停留在认知感觉的层面。文不媚众,曲难共鸣。涂鸦不堪挂壁,下棋进不了弈城。也就是因为从小就守着茶炉子长大,煮茗听雨也多少能让自己些许满足附庸风雅的小骚情,于是人前人后、文字里现实中还能常常拿出来显摆一下。。。
我一直都觉得喝茶是一件比较受环境感觉所影响的事情。当然,茶的本身是基本,但是环境和人会赋予茶很多足以令其感觉变化的东西,比如环境的声色和气味,还有人的情绪和状态。就如一件摆设,放的地方对了就显得协调有格调,没放对地方就显得格格不入;感觉好的时候,原本平凡的东西也挖掘出美来,反之,再精美的物件,怎么看都像是电梯间贴的海报中晓明老婆的那张脸,明明看到是粉妆玉琢却老去想象粉底之下是那风尘味与黑色斑。。。
“原生态”、“纯天然”、“原味”、“野生”,这些名词如今都算是茶叶界逼格比较高的名词。如果单纯从取材的角度去看,这样的说法还是可以理解的。可如果作为商品来看待,这似乎就多少有些广告的噱头了。毕竟,如今这世道,无论是从原产地的种采,还是之后商家的加工,很少有人会放弃便利的科技辅助而选择传统手法。能够保留品种优势和遵循一定的加工工艺做出来的茶就已经很难得了。至于“野生”,不是没有,只是那尊贵的身份不是一般消费者能够消受得起的。。。
老辈人常说工夫茶的二道茶最好喝,这么些年的喝茶感觉还真的是这样。过去本胖总以为是茶本身表现出来的特性,觉得第一道茶因为茶叶在焙制加工掺加了一些杂味,而第一道恰好能把这些去除。可最近却推翻了这种认同,本胖觉得这完全就是一个感觉沉淀的过程。是喝茶的人融入环境静下心来真正的开始,而之前的第一道,因为心情感觉还在没有真正完全进入的状态,喝起来的感觉就不如人意。经过治器纳茶侯汤等等一系列的程序,一切自然融入了,感觉就会产生变化,而后,甘涩浓淡,这些才能渐渐分辨出来。。。
一泡好的原茶,就如一块璞玉。刀刻造型增其妙,打磨润色益其韵。其实音乐也是这样,一首乐曲的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新的创作。每一个演奏者尤其是那些名家大腕的演绎,都会赋予乐曲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主旋基本是不会变的,技巧处理和音色表达会有变化。本胖在玩潮州音乐的时候也有过这样的感触:很多传写于曲谱的乐曲,其旋律和段式的记载基本上都是记录主旋律。而当我们去演奏的时候,各种随性的表现就会因为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觉而融入到乐曲之中。在时间的积累中,和谐的合理的保留了下来,突兀的不搭调的被舍弃。这就如茶叶的加工焙制一般,火候的轻熟,汤色的浓淡,还有那香型意韵的特色表现,需要时间去磨合,也需要用心去品味。而所谓的“原味”,可能就变成了这一切的基础主旋,变成了因为雕琢而丰色的意韵,换一种手法,不同的滋味,而感觉却还是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