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兵档案
姓名:韩本堂
年龄:97岁
籍贯:洛龙区科技园街道办事处油坊头村
入伍时间:1937年7月
现住地:洛龙区科技园街道办事处油坊头村
抗战经历:入伍后经过短暂集训,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成为一名通信兵,而后担任总监部卫生处书记员、书记长、卫生处办公室主任等职,主要负责采购药品、服装等。洛阳保卫战前夕他随部队�
走进已经被现代化厂房包围的油坊头村,今年已经97岁的韩本堂老人虽已站不太稳,但头脑依然清晰,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抗战经历。
1 不管刮风下雨,电报必须送到
1937年,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对韩本堂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从军报国。
“我家弟兄3人,按规定,排行老二的我和哥哥都要参军报国。”韩本堂说,入伍后,他被分配到国民党第一战区兵站总监部,当时部队就驻扎在现在的洛龙区安乐镇赵村附近。
新兵集训结束后,韩本堂被分配到总监部的电报班。为确保安全,电报班和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并不在一块,韩本堂于是和其他通信兵一起,不分昼夜,只要接到上级发来的电报,立即往位于西工区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送。
“没有马,也没有车,不管刮风下雨下雪,都必须立刻出发。”韩本堂回忆说。
2 左脚流着血,将情报送达
1938年,日军开始频繁轰炸洛阳。对韩本堂来说,送电报也成了一件时刻与危险相伴的工作。
一次,电报班接到一封急报。电报班干部决定派韩本堂去完成任务。
韩本堂刚走没多远,就听见日军轰炸机轰鸣而至。周围没有可藏身之处,他只得就地趴下,将装有电报的公文袋紧紧攥在手中。
日军轰炸机扫射而过,紧接着,一枚炸弹在韩本堂附近爆炸,顿时泥土像雨点一样落在他的身上。
韩本堂突然感觉左脚一阵热麻。站起身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左脚鲜血直流。他连忙将衬衣的一只袖子撕开,简单包扎之后,忍痛跨过洛河,将电报送到长官司令部。
3 提前撤退,难舍故土
在电报班当了3年多的通信兵后,韩本堂因做事尽心尽责,被调至总监部卫生处办公室做书记员,后又担任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给作战部队供药品、协调伤病员救治、统计相关伤亡数据等工作。
“忙的时候,白天黑夜电话响个不停,前方战事吃紧,许多伤员需要及时转运。”韩本堂说。
1944年洛阳沦陷前夕,他随第一战区的各类机关一起,经卢氏转移至宝鸡、西安、汉中等地。对韩本堂来说,故土虽难离,但又不得不服从命令。
1945年8月,日寇投降。1946年,韩本堂回到油坊头村。“鬼子让咱们过不成太平日子,咱就得豁上性命跟他们战斗到底。”韩本堂说。
本报记者 苏楠 通讯员 王书敏/文 陈占举/图
寻访、关爱抗战老兵,期待您的参与
铭记那段悲壮的历史,关注那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寻找那些幸存的老人,寻找依然健在的民族英雄。当年,在抗日战场上,中华儿女浴血奋战;当年,从洛阳走出了一批批热血青年,投身抗日战争。现在,我们向抗战老兵致敬,欢迎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和我们一起,寻访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若您有意加入我们,请与本报记者陈占举联系(电话13937967110),也可与洛阳红山石志愿者协会联系(电话15037997657,QQ349606641),欢迎提供线索。
(本栏目感谢爱心企业洛阳金吉尔勒枣业有限公司关爱抗战老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