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祥熙在抗战结束后,受到舆论铺天盖地的攻击而被迫辞职一事,蒋氏深感遗憾,视之为国民党丢失大陆的一大重要原因。
蒋介石赞誉孔祥熙对抗战“贡献为最大”
在民国政客中,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财政部长等职的孔祥熙,其政声舆论,实可谓“臭名昭著”。然当1967年8月孔氏病逝时,偏据台湾一隅的蒋介石,却亲撰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赞誉其在“国家环境最为险恶,与军民生计最感困窘之际”临危受命,“卒能沉着筹维,屡使革命大业转危为安,抗战军事转败为胜。”
《事略》并概括孔氏之历史功勋有四:“其一、为统一全国币制。其二、为统一各省财政。其三、为维护教育经费。其四、为充实军队饷粮。”
蒋氏尤其感念孔祥熙为抗战胜利所做之努力。《事略》并分抗战前、抗战中两个阶段,分别陈述。前者,蒋氏以交通建设为例,赞誉孔氏在抗战准备方面,“贡献为最大”:
“依照当时所定战略方针与经济政策,筹拨铁路公路建设经费为第一,在日本军阀向我大陆侵略之前,(孔庸之)协同交通等部,将粤汉铁路、浙赣铁路、湘桂黔铁路,以及陇海铁路——由河南观音堂至西安之线,如期完成;另并筹建成宾等重要干路,以及西南之粤、桂、湘、赣、黔、滇与西北之豫、陕、甘、晋、绥、宁、青,暨陇新各公路,均依照战略交通计划,一一完成,其对于抗战成败关系之大,尤足称道,……当时我政府决策,对日本军阀之战略,舍弃由北向南,而决取由东向西之计划,使敌人在我大陆,不得不深陷泥淖,达八年之久,而无法侥幸得逞,并使我国以时间换空间,积小胜为大胜之战略,获得最后胜利者,实当时主持行政与财经责任之庸之先生之贡献为最大。”
后者,蒋氏高度肯定孔氏在抗战期间努力维系军需供给之艰难,誉之为多难至危时刻的“兴国”、“治国”之才:
“当日本军阀侵华之初,沿海各港口皆被敌人封闭,我国陆海交通与贸易与国外完全断绝,迨至民国三十一年太平洋战争既启之后,国际交通路线仍在封锁之中,而我前方军需,后方民生,皆无匮竭之虞,更为其对国家贡献最堪纪录之时期,所谓‘兴国者必于多难之时,治国者必于至危之地’,先生实足以当之。
1963年,孔祥熙(右)80寿辰,何应钦(左)前来祝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