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论坛里,花花姐被那五骂了,我劝她别难过,网络虽然虚拟,但也是生活。我也一直喜欢那五风花雪月的文采,满肚子唐诗宋词的人,绝对不是一个糊涂的人。那五的帖子里几次三番地强调,他没有说自己的人品好,不要拿品格来说事。这是在给自己蒙上面具,暴露了自己不是很理直气壮。比谁能够说出更难听的话,胜在了口头上,你真的就赢了么?曾几何时,我们学会了放下斯文,包括我们女人也开始张嘴就靠,以能跟男人一样可以大口吃肉,信口雌黄,标榜自己很开放为荣。在这里,我自我反省。
我自己不能写,我把我的一个师哥的文章转载来,说是师哥,其实说是老师更准确些,因为我上学时,他已经留校一年了,后来还给我们上过“文献检索”的课。他是我们这些人里最有学问的,谁也没有他看的书多。他自己也写书,他老婆也是我的师姐,他们俩一起合写童话故事。一年前,他很自恋地上网搜索自己的名字,却看到了我在遥远的加拿大问他为什么不开博客,多年未见,取得了联系。高兴之余,他写了几篇博客,只写了短短几篇就不写了,因为他嫌浪费时间,影响他的正常创作。我转载来的就是其中的一篇。
教养使人美丽
教养可以使人美丽。因为,教养本身是美丽的,它蕴涵着人之所以成为人的优良品德与习惯,昭示着一个人的文化底蕴与精神风貌,体现着人格的魅力与光彩。
教养是我们人类社会所独有的财富,是它让我们的社会有了自律,是它让我们告别了愚昧的昨天,是它让我们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它让我们得到了别人的尊敬,是它让我们懂得了善良与宽容……
然而,曾几何时教养却从一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中淡出了,也不再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了。随之而来的则是在“把个性进行到底”大旗下发出的“我是流氓我怕谁”“再别让我做淑女”之类的喊声。叛逆、任性、顽劣甚至放纵,竟然成为了时尚;“野蛮女友”、狂放的“辣妹”也成为一些年轻人崇拜和效仿的偶像……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固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的个性化发展,自然也是人的解放。然而,无论多元化发展还是个性化发展,都应该有助于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应该给社会生活带来善良和美好,而不是相反。
教养是社会文化与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人的良好习惯,更是个人的优良品质。虽说它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也不是那种神秘和玄奥东西。因为,它总是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风度气质,乃至处世态度、待人方式等淋漓尽致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没有遗传基因。那么,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呢?有人说教育可以使人变得有教养。的确,一个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懂得一定的规则,教育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满足这两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受过教育的人,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常常做出一些没有教养的事来;而一些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人,他们的行为举止却让人觉得很有教养。这说明教育固然有助于人们培养和提高自身教养,但教育未必能够使所有受教育的人都有教养。
因此,我们说一个人只有希望自己成为有教养的人,他才可能成为有教养的人,对教养的需求与渴望,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有教养的人的重要前提。当一个人有了对教养的需求以后,通过接受必要的教育,经过必要的学习,特别是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他就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养不仅是人的一种优良品质,而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观。如果一个社会不认为教养是一种美、一种善,那么,人们也就不会好它、敬它、向往它、追求它。这也就是说,教养之所以能够使人美丽,是因为社会和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的人们都觉得它美、它善。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环境是让人认同教养和产生对提高自身教养需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人一旦有了对教养的需求与渴望,他就会主动地通过学习、体验和不懈的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而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将成为其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提升其自身教养,从而实现美好愿望的最重要的空间。
我们说一个人“有教养”,实际上是从整体上给这个人的评价。而教养则是由许多非常具体的内容构成的。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正确地认识和客观地评价自己,自尊、自爱、自重、自律,勤奋刻苦,自强不息,能够有效地与别人沟通,懂得尊敬、关爱别人,诚信、负责、宽容、善良,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珍视、热爱大自然……总之,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具备人的一切美德。
教养属于希望拥有教养的人,它不管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管你是富翁还是穷汉,不管你是老人还是孩童,也不管你的肤色、你的民族。
教养来不得半点虚伪,即使你是演戏的高手,也难以演得像、演得真。因为,它繁衍于你的骨子里,流淌在你的血液中;它是天然无藻饰的自觉行为与良好的习惯。正因为如此,教养才使你变得高贵,变得可敬,变得丰富,变得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