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情感休闲 抗战军魂 “匈奴”十年 一个志愿者的爱与牵念
查看: 709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匈奴”十年 一个志愿者的爱与牵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3-1-12 06: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为百名老兵提供一对一资助,陪耄耋老兵重返卢沟桥战场,
  帮诸多老兵实现亲人团聚梦想。如今,他依然走在关爱老兵的道路上




□策划 特稿部 执行 记者 朱长振 文图
  阅读提示
  在“关爱老兵”志愿者圈内,“失败的匈奴”(以下简称“匈奴”)比“李磊(真名)”的名气要大好多,其实这两个名字同属一个人。34岁的李磊,更愿意大家称呼他“匈奴”。自2003年开始,历经十年磨炼,“匈奴”已成长为一名“关爱老兵”的铁杆志愿者。
  透过“匈奴”这些年不平凡的“关爱老兵”之路,能否折射出我们整个民族对待抗战老兵态度的变化?其实,志愿者对老兵的关爱,除了善意的人道主义,更蕴含着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尊严。

  转身
  由“愤青”转变为关注老兵
  李磊的“匈奴”网名,大约源自2003年前后,他从此与老兵结下不解之缘。
  “一个人,如果连失败都不怕,他还会怕什么?所以,我给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失败的匈奴’,但大家都更愿意叫我‘匈奴’。我的真名连我自己都快忘了。”2012年12月10日,洛阳唐明公园,一身工装的“匈奴”一边给记者讲解武则天的故事,一边笑言他的网名比真名用得还要多。
  “匈奴”这个网名,大约源自2003年前后。当时,李磊是一名狂热的保钓“愤青”,为便于在网上发布消息,起了这么个名字。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不久之后,这个网名会与老兵结下不解之缘。

  1977年出生的“匈奴”技校毕业后,到洛阳一家肉联厂当了一名电工,属于“正式工”一族。2004年,“匈奴”为表达对“小泉拜鬼”的不满,开始有意寻访了几名抗战老兵,并把他们的抗战经历发到网上。“我想以老兵为武器,反击日本!”“匈奴”说。
  接着,“匈奴”又与“皮皮”、“老林”、“数码宝贝”等志愿者一起,制作了2000余份与抗日有关的调查问卷,到洛阳东周王城广场、步行街等处散发,抵制日本“入常”。
  “匈奴”至今对他在现场看到的一名老兵手拿布满弹痕的钢盔的情景记忆犹新。“听完老兵讲述,大家都被震撼了,当时还跟他合了影,可惜没留地址,此后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忆及往事,“匈奴”不无遗憾。
  就是从那时起,“匈奴”开始有意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寻访老兵,并把他们的经历、生活境况等信息上传至网络。
  当时许多人对此很不接受,连周边的同事朋友都不理解,所获消息来源很少,且多不准确,经常跑“冤枉路”,很难和别人讲清楚自己是谁,在做什么。提起当时的景况,“匈奴”一个劲地称“难”。

  独行
  云南偏远之地的艰险寻访
  在云南20多天,“匈奴”收获了与40位抗战老兵的合影及一些珍贵资料。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
  当年,全国多个网站开始征集老兵信息,并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老兵”活动。已成为网站管理员的“匈奴”,负责整理老兵档案和组织当地志愿者活动。
  那年8月15日,“匈奴”与另外一些志愿者一起把寻访到的7名老兵请到洛阳,不仅为他们定制了蛋糕,还在社区晚会上介绍他们的抗日经历。“现在他们全去世了,关爱老兵是抢救性工作。”受访时,“匈奴”很感伤。
  2006年,是“匈奴”与网站联合捐助100名老兵3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我们对老兵进行一对一援助,每人每月150元钱,期限为3年。”他解释。
  “匈奴”和同伴们完成了这个计划。在这期间,通过对老兵越来越多的接触和对历史知识的恶补,他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有一种历史使命感,觉得有必要坚持做下去。”他说,当年他辞职后,去了趟云南。
  “‘匈奴’去云南前借了一部数码相机,临走时我对他说,如果路上有人截住你要钱、要相机,给他,先把命保住。”回忆送“匈奴”去云南时的情景,朋友李志历历在目。
  在云南20多天,“匈奴”收获了与40位抗战老兵的合影及一些珍贵资料。“那些老兵全生活在云南偏远地区,我有时步行,有时坐拖拉机或摩托车,有好多次遇险经历,不提了。搜集到的老兵资料,都是无价之宝,值了。”他说。
  对“匈奴”来说,关爱老兵活动,2005年是个节点,因为一些志愿者已逐步汇聚,也有媒体公开报道了,许多老兵也开始愿意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老兵的信息资料逐渐多起来,各地志愿者团队也开始相继涌现。

  集结
  9名老兵重返卢沟桥战场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在宛平城外,卢沟晓月前,老兵们列队报数并行军礼。
  2007年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70周年纪念日。
  “殉国者已共清风明月,幸存者常忆铁马冰河”——此前,“匈奴”先在自己负责的网站板块上发出了这样的帖子:自1937年抗日战争在北京卢沟桥打响第一枪至今,转眼已是70年沉浮。那些在烽火硝烟中奔波过的汉子,那些曾经在塞月寒光下夜行的兵戍,今又何在?
  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继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军长宋哲元的指挥下英勇抗击日寇。2007年,一直坚持抗战采访的方军先生在“匈奴”等志愿者的帮助下,从全国各地找到了9位健在的耄耋老人,帮他们回到当年的战场,实现了老兵们最后集结的心愿。
  那年7月7日上午,方军、“匈奴”等一行20多人陪伴着这些白发苍苍的抗日老兵,重返历经历史沧桑的卢沟桥。同来此地的还有佟麟阁、赵登禹、冯玉祥等抗日名将的后人,以及被掳日本的幸存劳工等众多历史见证人,他们与老兵们一起参加纪念活动。9位老兵分别是来自北京的马步先、沈甸之、吴江平,河南的崔金品、赵金典、赵新立,重庆的张可宗,天津的孙敬生和南京的李鸿斌。
  这些老兵大多是70年来首次回访卢沟桥,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87岁。为了重返卢沟桥,88岁的赵金典老人甚至立下“生死状”。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在宛平城外,卢沟晓月前,老兵们列队报数并行军礼。“一,二,三……八,九!”他们洪亮的声音在卢沟桥上空回荡。此情此景,令“匈奴”和所有在场的志愿者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从北京回到洛阳后,“匈奴”又与志愿者们一起包了场电影,请老兵们与大家一起观看。“电影名字叫《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匈奴”说,电影放映过程中,大家被镜头中的历史深深地震撼了,所有人都在默默地流泪。虽然包场电影赔了380元钱,但“匈奴”感觉“非常值”。
  最近,得知大河报记者正在采访河南老兵,方军特意从北京寄来了他2012年出版的新书《最后一次集结》。该书封面上赫然写着“勿忘历史——这既是中国人应牢记的,也是日本人应反思的”。

  愿景
  让老兵的晚年充实而体面
  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寻找在1931年~1945年间的抗战老兵。
  2009年,曾经的媒体人孙春龙发起了“老兵回家”活动。在活动宣传册上,他这样诠释“老兵回家”:帮助所有因为战争流落异国他乡的老兵,回家与亲人团聚;从人性的视角,弥合历史的伤口。
  孙春龙希望,老兵关怀计划能让幸存抗战老兵在有生之年,有一份相对体面而又充实的生活。除了经济上的帮助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当年,在孙春龙和诸多志愿者的帮助下,40多个老兵实现了回家的梦想。
  “匈奴”为配合孙春龙的此次活动,专门制作了横幅,又联系车辆到机场迎接。接到老兵之后,他又跑前跑后安排吃住及行程。“本来我要和3名老兵在洛阳见面,但由于一名老人血压升高,所以只见了两名老兵。这也许是这些老战友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次谋面了。”说到这里,“匈奴”神情黯然。
  2010年,“匈奴”完成了他“走访100个老兵”的心愿,紧接着又为老兵们的“最后一个心愿”忙碌起来了。“2011年下半年都在忙这事儿,有个老兵最后的愿望是想要回曾经战斗过的台儿庄再看一看,有的老兵的愿望是想上报纸让大家知道他的抗战事迹。”他说,为了老兵的愿望,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计划,工作也是丢一个又一个,如今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做志愿者这些年究竟换过多少个工作了。
  前段时间,“匈奴”又与孙春龙见了次面。谈到河南关爱老兵的情况,他希望能通过大河报和慈善基金会推出的大规模寻访计划,让更多的抗战老兵被找到,把他们的事迹报道出来,让他们早日得到该有的荣誉和敬意,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每一个老兵,都是一部传奇,他们应该被铭记,应该受到尊重。他们都很老了,我希望能加快步伐,找到更多老兵。”“匈奴”说,在寻访和关爱老兵的道路上,他会一直走下去。
  昨天,本报“关爱抗战老兵”系列报道刊发第一篇后,读者反响强烈,热线电话不断,至发稿时共筛选出抗战老兵信息47条,本报发行人员将联合各地志愿者上门核实。或许,就在我们谈笑间,就有老兵抱憾离去。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寻找在1931年~1945年间的抗战老兵。若您有线索,请拨打大河报热线0371-96211 或记者朱长振手机 13837160738 或电邮dhbzcz@126.com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3-1-12 07:18 |只看该作者
我们期待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寻找在1931年~1945年间的抗战老兵。

若您有线索,请拨打大河报热线0371-96211 或记者朱长振手机 13837160738 或电邮dhbzcz@126.com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1-12 09:11 |只看该作者
“红山石”志愿者十年如 一日,关爱抗战老兵, 难能可贵。
  “每一个抗战老兵,都是一部传奇故事,他们应该被铭记,应该受到尊重”。让更多的抗战老兵被“发觉”,把他们的英勇事迹收集、报道出来,让他们得到新一代人的尊重和爱戴;受到更多的人敬意,也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段历史。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3-1-12 09:22 |只看该作者

顶!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3-1-12 15:38 |只看该作者
这张照片照的真难看,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2 18:11 |只看该作者
入选首页热帖榜!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3-1-12 20:12 |只看该作者
紫晶儿 发表于 2013-1-12 18:11
入选首页热帖榜!

谢谢长官!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3-1-12 20:40 |只看该作者
来看望抗盟的老同志了{:soso_e10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3-1-12 20:52 |只看该作者
小萝卜 发表于 2013-1-12 20:40
来看望抗盟的老同志了

{:soso_e181:}好兄弟!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3-1-15 06:10 |只看该作者
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3-1-26 14:04 |只看该作者
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3-1-26 15:10 |只看该作者
10年……多少老兵因为他得到心灵安慰,生活在继续,他也再继续,愿老兵健康长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1-29 08:48 |只看该作者
今天“凤凰网”登出的一组专题照片:http://news.ifeng.com/history/ga ... 1707939_0.shtml#p=1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2-1 06:29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3-2-1 06:30 |只看该作者
向本家兄弟致敬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3-2-2 13:18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到大豫网的新闻,感动,深深钦佩匈奴兄及各位志愿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2-3 06:26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