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1-7-26 12:47 编辑
徐公孰网友批评我,指出我贴文中的不足,我把贴子认真看了一下,我的表达确实存在思维上的一些跳跃。
“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商业文明,其表现形式为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财富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这句话在鬼扯什么?"农耕文明……物质资料极大丰富,财富呈现指数级的增长。”
其实我的意思是想说,人类文明在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进化,进化的过程就是效率提高财富增加,但同时稳定性下降。但是我行文的时候比较随意,没有照顾到有些人的理解能力可能有点低。没有用更加浅显、易懂、通俗的表达方式。导致徐公孰朋友无法理解,然后就写贴子批评我(以前有个词好像叫“拍砖?”)这完全是我自己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记得唐朝的时候有个大诗人,好像叫白居易?他写过诗以后总是先找那些最下层的水平最低的劳动人民贩夫走卒甚至不识字的老太太,念给他们听,这些人能听懂了,他才拿去发表。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好好学习。所以我的贴子也请你多多指教。
其实,我的前马子也曾经指出过我的这个毛病,用些典故,掉些书袋,又不给人家解释意思,就好像说黑话江湖切口。可我总是枕边答应的好好的,我改我改,下了床转脸就忘了。
唉,我这记吃不记打的猪脑子啊。
其实真正的交流,我还是希望能有一点默契,所谓佛祖拈花而尊者微笑。所谓玄之又玄妙之又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叫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你看我又想犯掉书袋的毛病了。赶紧拉回来。
其实我是想说,大家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好是参与讨论的各方都有共同的认知,这样不至于因为对某些名词概念的理解不同而引起歧义。
我再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去春江家里串门,聊天有点晚了,春江就随口问他媳妇:喜妇儿,几点了?媳妇回答:十一点了。春江又问:整吗?弟妹一片红晕飞上脸颊,嗔道:独哥在,说什么呢?春江说杂的啦?我就问问整不整。于是媳妇突然暴起:整整整,一天到晚就惦记这点事。整就整。然后转脸对我说:独哥你稍等一下,我俩去一下卧室,很快很快,半分钟就好。
我尴尬的在客厅等了二十多秒,等他们出来向他们告别。回家路上感慨春江好手段,当年关公万马军中斩华雄,倾刻之间首级掷于帐下,而“其酒尚温”,想来也不过如此罢。
哦,对了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还是要有一些默契,要一致。如果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歧义,有时容易导致,快感,逆流成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一言以蔽之,我们的交流导致了歧义,理解上出现了偏差,那,都是我的错,我要检讨,我要道歉。思想要深,语言要浅。所谓智欲园而行欲方。是我做的不好,我以后会注意,尽量把道理讲的通俗,易懂,浅显,直白。于此同时,我也有一点点卑微的请求,请求诸位稍微的提高一点点自己的理解能力。那怕只是一点点。
这就好比姚明和潘长江合影,一方尽量低下身姿,而另一方也要尽量挺起胸来,甚至找个凳子站上来。大家才好同时出现在一个框中。
我不敢要求诸位,只会尽量要自己做到,如果做的不好,请诸位批评我,甚至攻击我。我无怨无悔。
毕竟,那是我的错,谁叫我看得太远,想得太多,但又没有能力把看到的和想到的,用弱智们能够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呢。
这是表达者的宿命。
真理之烛,总是常常会灼伤持烛者的手,总是,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