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老伴上街去买菜,走到超市只见人山人海,一时惊诧不知就里。走进去看到卖粮油的地方都被围的水泄不通,超市库房正在上货,一些没等开封的大口袋被人们撕开,把里面的米面袋子拿出纷纷装入购物车。
询问其中一个人,他说,国家让大家储备生活必需品,看样子是要打仗。
这消息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国家什么时候发的这个通知?那应该是电视台或者主流媒体宣布,怎么没看到?
老伴听了很紧张说,咱们也买点儿吧?
我说,别听风就是雨,要真打仗你买多少米面能顶事?
可是无论我怎么说,老伴还是加入了抢购大军,买了两袋面,两袋米,两桶食用油,还要买被我按住。
得了,真要打仗的话,停电停气停水是肯定的,你吃生的?
提着这些东西,肯定我是拿多的,老伴拿少的,龇牙咧嘴气喘吁吁,总算把东西拿回了家里。
回到家里急不可待的上网查询,原来是商务部在其网站上发了一个通知《商务部部署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其中有一句“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的生活必需品,满足日常生活和突发情况的需要”。
又看到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解读,加上最近周边形势和台海局势的紧张,让人们联想到了这“突发情况”四个字的意思。
也许是这个心理,所以造成了今天我看到的情况。
无独有偶,网上又有人晒出济南发放的“战备包”,里面都是应急用品。比如指南针,防水火柴,钢丝锯,灭火毯,急救药品等等。
关于这两种消息,官方正面的回答是,商务部每年入冬之前都要做好生活用品储备工作,这是惯例,不必过度解读。
对于济南发放“战备包”的事,官方的解释是,济南是战备城市,这样做为了提高大家的战备意识,这是每年例行的。
商务部是不是惯例,咱们不知道,但是这样的通知我是第一次见到。山东为提高大家的战备意识,每年例行发“战备包”?这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大概是我孤陋寡闻。
也有人说,商务部的通知是为了防止疫情扩大,但是,钟南山院士已经说了,这一波疫情在11月底基本就控制住了。
正在胡思乱想,就听老伴一声怒喝,锅都扑了,还看电脑呢?
赶紧站起身来,果然,锅里熬的粥扑了出来,煤气灶的上已经成了雪山。
算了,不想了,老百姓你能想明白什么呢?有一点我想倒是肯定的。商店的东西大卖,库底怕是清理了不少,现在不都讲究“扩大内需”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