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失弓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吕氏春秋·孟春纪·贵公》
楚王失弓,左右欲求之。王曰:“楚人失弓,楚人得之,何必求也。”仲尼曰:“惜乎其不广也。胡不曰:人遗弓,人得之,何必楚也。”大矣哉!楚王固沧海之胸襟,而仲尼实乾坤之度量也。虽然,仲尼姑就楚王言之,而未尽其所欲言也。何也?尚不能忘情于弓也。进之则王失弓,王犹故也,无失也;假令王复得弓,王犹故也,无得也。虽然,犹未也,尚不能忘情于我也。又进之,求其所谓我者不可得,安求其所谓弓也、人也、楚也。(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楚失弓》)
——
对比着读,孔子,儒家的人本主义者,以人为本,为生民立命的,眼里人人皆子民,去荆还人,格局可谓之大。
老子,是以天地立心,宇宙洪荒,物我融一,生生往复不已,岂限于人哉,道家的格局。
佛家眼里,人、我、自然生态、都是有情。不能忘情,则仍是执于有。不如空空渺渺,无生无灭无始无终无得无失的好。
境界上对比,一目了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