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1-12-23 09:44 编辑
说说饺子吧
包饺子是一门技术。哥哥姐姐都会包,面皮包上馅儿,两只大拇指在前,两只食指在后,其他手指托底,一捂一捏,饺子就成了。个顶个的都是一样的模样儿。我就没有这手艺,只好一个褶一个褶地捏,捏得每个饺子不一样。
擀面皮。我只能做这种粗活儿,揉面,切瓜,擀皮儿。舍得花力气,糅得面细糯。擀面皮我只能一个一个地擀,我妈妈能两个一起擀。自己擀面皮,比起现在市场上现成皮好,机器压制的面皮总是差些什么。
从小到大吃饺子,从来都是一碗,十七八个。好吃不过饺子。吃饺子从来没有过量。从小见过几个吃撑而腹痛的同学,至今仍记得他们痛容,也记得自己当时满脸疑惑。现在也还有吃撑的,也亲眼见过,问起来,他们哈哈大笑,好像是一种非常得意的体验。
喜欢吃饺子,也喜欢饺子汤,饺子汤里丝丝冒出来的面香很清淡很温泉暖。小时候喝饺子汤,只喝上半碗清汤,沉淀的浑浊汤水就剩在碗底。总体上吃饭习惯还好,不管吃什么,好吃的不会吃撑,不大好吃的也不会剩一半或者一口。只是喝饺子汤会剩碗底。
剩饺子我从来都不大吃。剩饺子重新蒸一遍,不吃,油煎剩饺子,也不吃,顶多吃三两个凉透的剩饺子,皮有些晶莹,有些柔韧。
真正吃上晶莹剔透的饺子是在广州,饺子皮透明,虾仁馅料从外面看的清清楚楚。然后看见小笼包也有水晶色的。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儿,虽然没有专门请教别人,却一直观察,琢磨,现在我自己也会和面包出晶晶亮的饺子来。有人作弄我,说,真是个饺子,一肚子料,裹得太严实。我就问他们,是不是想吃水晶皮的饺子了啊。
曾经有一个连锁店叫大娘水饺。我在不同的城市都吃过这家店,每次都会肚子疼。就是单纯的疼,忽忽地疼起,过半天才悠悠地疼消。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不管谁跟我在一起吃大娘水饺,为什么只有我肚子疼?后来给我研究明白,他们的饺子好吃,但是碟料不好,细碎辣椒末有霉变,却又不变色没变味,用量也少,所以仅仅止于腹痛而没有更多的症状。
速冻饺子里,最好吃的是香港的湾仔码头。它的特点就是馅儿不细碎,切丁切块。吃到嘴里,馅儿仍有本味的新鲜。曾经有一家青花饺子店,手工制作,也是这个特点。
饺子好吃,关键就是皮子裹馅儿,馅儿不走味。这个原理用在做菜,就是烹饪技法之"瓤"法,比如木瓜或者冬瓜,扣去瓤,填上料,清蒸。对比比萨饼,把馅儿沾在饼外面,是不是特别混账?叫花鸡裹泥,傣族竹筒饭,粽子,徽州稻草肉,锡纸烤,等等,诸如此类之所以味美,就是在于善于变化运用饺子皮也。我觉得这饺子当的起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