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要说背着老师,就是当着老师我也敢说。在学习问题上,作为家长,别什么都听老师的。否则在你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会套上学习的枷锁。如果论学习,一般老师整体是强于家长的,术业有专攻,即便是小学。然而如果论学习教育,我不觉得老师一定比家长强,因为他们只能通过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这两个数据做分析,而家长比他们多了一个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同时,老师要观察班上所有的孩子,而家长只需要观察自己的孩子。双方的细致程度也有差距。
在网上,我经过看到一个胖胖的女老师在分析学习教育,我觉得她说到学习多数是对的,但是说到学习教育,有很多我并不认同。比如:她说小学成绩不能代表中学成绩。这是对的。可是她又说:“小学成绩却可以作为中学成绩参考。比如小学语数英考试300分满分。两个都考了299分的学生。他们一个在家7点就写完了作业,另一个要9点。那么7点完成作业的到了中学成绩大概率是超过9点的,因为9点的努力空间已经不大了。”这话看起来有道理,实际上是不对的。
我儿子小学六年级考试语数英只得了288.5分,在五六年级要每天学到晚上21:40——22:15之间。到了初中,班上有很多300分的同学,其中班里同学Y是299分。据儿子讲,Y的做题速度是自己的3倍。要是这样说,儿子的成绩永远也赶不上Y,而结果是儿子在初一初二把睡觉时间调整到22:40,作业写不完就不写了。初三的时候把睡觉时间调整到22:50,作业写不完放弃。而班里其他同学,成绩比他好的,以前睡觉比他早的,都增加了学习时间,也都在努力。最终,儿子在初一时确实整体不如Y的成绩,到了初二各有千秋。儿子在初三时就一直是班级第一名,还得了两次年级第一名,所以规律并不是老师想的那样子。
那今天学习拼的是什么?很简单是思维能力。今天的教育,不需要小镇做题家,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有强大的思维能力的人,这种思维包括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我培养孩子没有这么强的前瞻性,但是我希望孩子在学习时能学进去,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所以就需要强化思维。而思维不能一条腿走路,那就要学习。确实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肯定比只学习不思考或者多学习浅思考低效。但是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却比多学习少思考强大。其实Y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他非常聪明,学习能力强,有内驱力,善于对学习得失进行总结。所以到了高中,即便是两人不在一个学校,成绩也相差不远。Y的成绩也非常的稳定和优秀,相对的差距,还是来自于早期的,也就是小学阶段的思维锻炼的培养。
想想儿子小学时候还不算忙。每周能练3次跆拳道,周日还可以在姥姥家玩一天。再看看其他孩子,放学以后有上不完的课外班,写不完的额外作业,但是效果呢?却是成功者寥寥无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