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德智体全面发展,没问题。后来不知道哪个专家扯了德智体美劳。要说劳,为什么以前没有呢?因为以前的孩子本身就劳动,所以被认为是常态化的东西,而后来的孩子好逸恶劳,这就是智不足多虑的逻辑。但不管怎么说,劳动还是非常重要的,提出来我是认同的。但说美育,这东西呢,对于条件好或者是社会中上阶层的人确实有用,但是对于社会下阶层的寒门子弟,就是一个笑话。
实际上,在中国教育走向正规以后,美育始终是存在的,学校都是有美术课,音乐课的。我就不知道哪个专家非要自作多情的再强调一遍,是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对教育博学?这样搞的结果是:把音乐美术纳入了应试,给孩子学习平添负担。孩子除了要应付紧张的主科考试竞争,还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准备美术和音乐的笔试。有人说:“音乐美术,那应该考唱歌和画画啊!”那你不是扯淡呢吗?有人天生五音不全,拍子找不准,他的音乐成绩影响到应试竞争是谁的责任?有人天生逻辑空间认知缺陷,他的美术成绩影响到应试成绩又是谁的责任?为什么现在中国专家遭人骂?就是因为他们出主意而不担责任,所以是个阿猫阿狗都能出来胡喷。最后美育教育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爱上音乐美术,反心生抵触。
又有人讲了,学习美育是为了陶冶情操。这个作用是有,但是要看对谁。富家弟子,衣食无忧,不愁将来的前途,美育确实可以让他们发现人生更多的精彩,甚至给予他们更崇高的人格。可是对于一个寒门子弟,将来步入社会先要为自己三餐一宿努力拼搏。哪里有那么多精力陶冶情操?相比于富人,他们的就业条件本来就苛刻,又有多少选择余地?
那是不是可以走艺术专业呢?呵呵。先不说走艺术专业前期投入问题,就说后期的工作问题。一个寒门子弟能进入艺术学院已经是不易,但是进去之后你用什么贿赂教授给你评级?有关系拖路子,没关系脱裤子,这就是现实。我有个同事,家庭条件是极好的,又有钱有有权。她去老年大学学习音乐,一个音乐学院的女老师教他们演奏古筝。那个女老师20多岁,一袭白衣。人长得漂亮,古筝弹得极好,气质更佳,但就是评不了正式的音乐学院编制。为什么?不就是因为没关系又不愿意和相关主管的教授睡觉吗?
那这样说,是不是寒门就没有资格接触艺术?这个也不是。我的意思是不值得去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学,要是真喜欢,可是自己和网上学啊。练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喜欢。心中有梦,地铁口,酒吧台上也能感觉是悉尼歌剧院。作为寒门想在美育上功成名就,如果没有大的机缘,基本是白日做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