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闲散之人 于 2022-2-16 07:24 编辑
我一直记得,每年的正月十五之后,娘活着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看着一家人吃了元宵,娘一面笑眯眯的收拾着桌上的碗筷汤勺,一面说:你们都听好了,年已经过了,节也过了,从现在起大家都套上夹板拉起磨。
小的时候,我不太明白娘说这话的意思,后来渐渐懂了,这是说年过了,节过了,该回归正常,努力工作,或者各自去做各自的事情,毕竟那时候的日子可不像现在,天天都像过年。
明白了,但是娘不在了。
说实话,我对任何的年节都有一种本能的抵触,觉得没什么意思。内心深处的这个“结”其实还是源于我对曾经的那个大大的,略显贫瘠的,却不乏温暖的家曾经的年节的味道的怀念。
从娘走了之后,我没给自己过一个生日,即使夫人或者儿子他们有意要给我过一个生日,都被我拒绝,因为内心深处盘亘的依旧是娘给我过的最后一个生日那碗生日面的味道。所以,最多我在我的生日里,会煮一碗面,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而已。
昨晚夫人问我:你看元宵晚会吗?我说:不看,连春晚我都不看,这个玩会我也不看。于是夫人自己去看了,估计也没看完就回她自己的房间了,因为我瞅着时间那会儿应当晚会还开着呢。
晚上的时候,一个摄影的兄弟问我:听说我们这里有组织拍金雕的,每人收费三百。我当即回复:这他娘的是抢钱啊。所以我们都哈哈大笑,谁愿意有钱烧包就去吧,我们觉得没这个必要。
兄弟又说想出去旅游了,这倒是很符合我的心思。只是当下还是不怎么想动。因为这几天的疫情又连续在多地出现了,少给自己和家人惹麻烦,先窝着吧。计划目标是有的,至少今年想去三个地方,一个南方,两个北方。南方的坐标是苏杭,主要是杭州的青田,没什么特别的理由,就是想去看看。北方的第一个目标,是我去年七月初去的大兴安岭的呼中地区,我们想在四月末五月初去看看,冰封解冻的呼玛河,去看看漫山遍野的金达莱(野杜鹃),去看看美轮美奂的红毛柳。还要去一个地方就是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去拍最大的涉禽丹顶鹤,以及据说还有好多其他的鸟儿......
所有没有落实成行的,最多都算是计划,会有多少变数神知道。
拜年的话,祝福的话,祈愿的话,顺耳的话这一个正月里塞满了耳朵,自己也不知道絮叨了多少遍,该歇歇了。
尽管日子确实好到天天像年,但我还是觉得日子就是日子,需要日复一日的过出来。每一天的日出日落,说简单真简单,说复杂真复杂。生活的汤汤水水,无论你喜不喜欢,你都得努力的去面对。
昨天我又拿了几个快递回来,夫人不悦:成天买买买。
我据理力争:我买的都是家庭需要的,看看,灶台和洗菜池的防水胶条,看看我给鱼们买的活水稳定剂,看看我买的厨房防油贴膜,来来来,你看看......当然也顺手买了个新机器的手柄,这玩意儿不算便宜,不能展开说。
再者说,生不带来死带不走,留着那点钱有何用?最关键的是我喜欢这么干。
于是夫人无语,翻了白眼。
既然年节已过,那就在平常的日子里找乐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