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左手刀 于 2022-3-18 21:32 编辑
https://kg3.qq.com/node/Tc5I1Dpn ... etails_of_creations大号是中华
第一次听粤语歌是十几岁看的《上海滩》,看了第一集就欲罢不能,打的好,招招见真章;枪也好,掏出来就开干;穿的好,风衣礼帽,迷死个人。邻村有个大姑娘据说被许文强迷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得了精神病。我们岁数小,拳头不够硬,枪摸不着,还没开化,对男女问题也搞不懂,就是看看热闹,然后就是迷那歌曲。
龙班,龙老,蛮力涛涛供水稳八妖,据说这叫奥语,邻居哥哥告诉的,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个白字先生,那叫粤语。只可惜那电视是铁路工程段的,高兴时打开窗子,我们在院子里看,不高兴时,窗一关,缝都不见,哩哩啦啦看完,最聪明的人,调都没学会一半,更何况是难懂的粤语歌词。
这之后是《射雕英雄传》。我们家这时已经买了电视,只可惜收不到,外面转天线杆子,屋内手扶着室内天线也看不清,只是模模糊糊的影子加雪花点,我们便到邻居家看。后来,都收这个台,他家也收不到了,靖哥哥,蓉儿那玄幻般的飞来飞去便只能在梦里相见了;好听的铁血丹心也听不到了。
那阵子的电视还不先进,黑白的都没有几家有,有的只有12个频道,我们收的《射雕英雄传》是在2频道播放的,沈阳台的节目,因为距离远,所以看不清,那阵子本溪还没有自己的电视台,只是转播中央和辽宁省的节目,后来电视台的增多,12个频道不够用了,全频道的电视开始显威,本溪电视台也有了自己的频道,春节时候播放港台电视连续剧,每天八级,那叫一个爽,后来各大电视台纷纷上星,火了一阵子之后,到如今网络流行,才开始失势。
射雕三部曲之后,便是《霍元甲》,里面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更是风靡祖国大江南北,身边一些家境好的买的落地式音响放唱片,听起来激昂振奋、热血沸腾,之后是《陈真》,《霍东阁》、《侠女十三妹》、《再向虎山行》。歌曲学的不好,历史知识却长了不少,过去有督军,成吉思汗,崇祯的女儿是独臂神尼,最主要的是知道了中山装,知道了秀芝头,英翘头,电视播出后,广大的美女模仿了一大片。
上中学的时候,爱好唱歌的同学不少,很多人都有小歌本,港台歌曲几乎都是一网打尽,同学们知道我爱唱,便经常拉过去唱。那阵子也不知道害羞,唱港台歌曲流行,关键是听不懂,只听个味道,比如陈真主题歌《大号是中华》,你要是唱出嘎嘣,狗头,便会惊为天人,你再会嘟嘟出个前奏,就更了不得,看你的眼神都会不同,反正粤语谁都不懂,你能唱下来就是个高人。
初三的时候,家里买了录音机,磁带买不起,只好买盘空带,等周末广播电台——观众点播的文友节目时再录。为了学一句词,一遍遍倒带,次数太多,放带子时咔吧咔吧直响,唱的爷走了音。哪有现在的手机好,有音乐,有歌词,有暂停,可以回复到任何一句歌词,可以修音。
时代好了,嗓子倒了,再唱一遍《大号是中华》找找感觉。
|